今天是日,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返回拂晓新闻网    返回数字报首页

04月03日第06版:养成教育

版权声明:凡来源《拂晓报》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相信孩子有多好 他就可能有多好

“你就是不相信我!”“不是我不相信你,是你不值得信任,要想我相信你,你得做出来给我看。”

“你根本就不给我机会!”“我给过你机会了,可是你不珍惜,又超时了,只能我来管理了。”于是,妈妈拿走了手机。这是朋友家10岁的孩子和妈妈争夺手机管理权的情景剧。

孩子想玩手机,也跟妈妈预定好了时间,承诺到时间就放下。可是,时间到了,孩子却食言了。妈妈由此得出孩子不值得信任的结论,拿走了孩子的手机。给出的理由很充分:既然你做不到,那就由我代为管理吧。

如果在你家发生这样的事,你是不是也和我这位朋友一样的做法呢?我想大概率会是一样的。可是,真的要孩子做到了,才能相信孩子吗?

很多父母都认为,不是自己不相信孩子,而是孩子真的做不到。那到底是孩子先做到,我们才能相信孩子,还是我们选择相信孩子,孩子更容易做到?这就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最受孩子喜欢的10种父母做法,排第一位的是:信任我。无条件信任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信任孩子的感受。很多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是3岁、13岁还是23岁,总是诸多不放心,叮嘱的话,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句,久而久之,在孩子眼里就成了唠叨。

做父母的,通常会把这样的唠叨归结于爱,如果孩子能理解这样的爱,那倒还好,就怕孩子会想:父母为什么不信任我?

不少父母习惯用自己的感受去给孩子下结论,既不相信孩子的感受,也不相信孩子的心声。最后导致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力量,甚至怀疑自己。

有人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冷,真的是非常形象。其实,冷还是不冷,孩子的感受最直接。

信任孩子的能力。人类天生有好奇心主动性,孩子的信心通常来自于实践。

前几天,我在一家餐厅看到一个刚好能够到门把手的孩子在倒两杯温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他的父母肯定知道,即使孩子被烫了也问题不大,因为水温不高(可以直接饮用),另一方面说明这样的实践,对于这个孩子来讲,肯定不是第一次。耐心的父母会给孩子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把一件件事情做成后,会有成就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就产生了。这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感觉,久而久之,会成为孩子的责任感。

信任孩子会越来越好。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但很多父母都只盯住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不以为然。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暂时的成绩不好不要太着急,可以通过发现孩子其他的特长加以鼓励,反过来会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进步,因为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否则,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还会给孩子的成长设置障碍。

心理学上有个效应: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改变孩子的行为。发自内心地相信孩子,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就是孩子成长的力量!

一句话,你相信孩子有多好,他就可能有多好!

■ 张元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www.zgfxnews.com copyright © 2009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