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积极推进落实高中生“双休制”,为紧张学习的学生们带来了宝贵的休息与调整契机。如何让双休时光过得充实且对学生更有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从学业角度来看,双休不应成为学业的“真空期”,但也绝非延续高强度学习的时段。适度复习与预习至关重要。学生可利用周六上午,对本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整理课堂笔记,查缺补漏,强化重点难点。比如数学学科,将错题重新演练,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语文则可回顾经典课文,积累好词好句,提升文学素养。周日下午安排适量时间预习下周课程,提前了解新知识框架,标记出疑惑点,带着问题进课堂,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但要注意,学习时间应合理把控,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负担。
兴趣培养在双休中占据重要地位。双休为学生探索兴趣爱好提供了广阔空间。若学生对绘画感兴趣,周六下午可参加绘画兴趣班,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学习素描、水彩等技巧,用画笔描绘心中世界,培养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喜爱音乐的学生,可利用周末练习乐器,如钢琴、吉他等,在音符跳动中感受艺术魅力,提升音乐素养。此外,户外运动也是不错选择,像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参与兴趣活动,学生能在快乐中成长,挖掘自身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社会实践同样不可忽视。周日上午,学生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环保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沟通能力与同理心。还可与家人一同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在丰富的展品与科技体验中,拓宽知识面,激发对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同时,亲子互动在双休中尤为关键。晚上一家人围坐一起,分享一周的生活点滴,或者共同观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交流观影感受,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情感支撑。
诚然,要让学生的双休过得对其有利,需在学业巩固、兴趣拓展、亲子陪伴等方面做好平衡与规划。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元的双休体验,让学生在休息中积蓄能量,在成长中收获快乐,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