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先立人。好的家风家教才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根基。近日,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667名受访者进行一项调查,调查显示,94.6%的受访青年认同好家风是子女真正的“起跑线”。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以及一个家族所长期养育和代代传承的好风气、好习惯、好的文化传统。比如,诚实做人,谦逊好学,俭朴节约,勤奋务实,尊师重教、敬畏生命,学会感恩等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家教家训,就是一个家庭、家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如有首歌唱的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家风的背后蕴含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伦理规范和生活智慧,加以传承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净化社会风气和职场风气。
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而言,家风也是一种无形的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言谈举止,言传身教,对于健康人格和精神道德的培育,乃至一生的成长成才与成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古今中外,大凡名垂青史的名人、伟人、贤人,从小无不得益于好家风的滋养和陶冶。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书《训俭示康》,不仅劝诫儿子要牢记俭素家风,还要传给子孙后代。文学家欧阳修四岁时丧父,母亲以沙子为纸“画荻教子”,证明了家庭教育的力量,以及环境并非是决定成功的唯一因素。晚清重臣曾国藩“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家教,把“书”放在第一位,希望家族代代有学问,而非仅仅追求富贵。这些好家风,好家训,使其后代均受益匪浅。司马光、欧阳修以及曾氏后代,颇多成功之士,栋梁之材。
就笔者自身而言,长期形成的读书写作习惯,对家里的孩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从小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亲子关系也颇为融洽。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事实上,孩子作为小树苗,家风就是它的生长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一生的长势。究竟让孩子成为挺拔的大树,还是柔弱的小草,这是每个父母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早早开始“鸡娃”,却忽略了对孩子品德方面的塑造,缺乏家庭良好的教育,尤其缺乏自身的良好示范。什么笨鸟要先飞,不是自己飞,而是让孩子飞;自己在安乐窝躺平,一有闲空就刷视频玩游戏,硬是不读书,不好书,却让孩子学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搏杀进取进“仙班”。殊不知,以身示范,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身正正人,不仅用在职场,也适用于家庭教育中。
■ 刘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