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返回拂晓新闻网    返回数字报首页

03月27日第06版:养成教育

版权声明:凡来源《拂晓报》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内驱力让孩子走得更远

内驱力一般是指一个人拥有目标,并能为了实现目标克服困难、自发努力和成长的内在动力。拥有内驱力的孩子往往不需要家长或老师的过多督促,他们目标明确且有很强的行动力,而与之相反,如果没有内驱力,只是因为外在的原因或压力被迫完成任务,那很难带来真正的成长,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曾有朋友向我诉苦,她的孩子学业成绩一直不错,也考取了很好的大学,但在上了大学后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每天颓废度日无所事事。朋友很苦恼,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孩子很无奈地回答,以前都是在父母的高度期望和严密管控下埋头学习,并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和努力的意义是什么,等上了大学终于完成了父母的心愿,自己就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了,感觉整个人都失去了目标和重心。虽然孩子的症状是在上大学以后才爆发出来,但很有可能是长期以来缺乏内驱力导致的结果。

今天有不少孩子面临同样的苦恼,也提醒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内驱力。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努力成长、变得更好的内驱力。而这种内驱力的根基有三个: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归属需要。当这三个基本心理需要都得到满足时,内驱力就会非常强劲,推动人不断向前。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妨结合内驱力产生的根基和来源,通过提升教育理念和改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提升内驱力。

一是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特长,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和评价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潜能。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到孩子的天赋特长,而不是只用一把尺子比如学业成绩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那孩子也能看到自身的特点和内在价值,而不会过于看重外在的评价或单一的成绩。不少孩子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只被学业这一把尺子来评价,一旦在学业上受挫,或者发现永远有比他们在学习上更优秀的人,就容易失去动力和意义感。

二是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治精神。所谓“自主”,是指个人能感知到做出的行为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是由自我来决定的,即个体的行为是自愿的且能够自我调控的。现实中,有不少孩子的时间都被各种学习或课外班安排得满满的,周末也是连轴转,几乎没有自主时间。孩子在身心疲惫的同时,也很容易失去内驱力,变成没有独立精神和自我意志的学习机器,长此以往甚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自己作主的时间和机会,才能产生掌控感和幸福感,因此教育需给孩子的成长留白,这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内在需求。

三是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到成就感,保护和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胜任需要也是孩子产生内驱力的根基之一。所谓“胜任”,是指个人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到自己是有效的和有用的。孩子只有不断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的体验,才能对自己建立正确的认知,才能产生内在的自信和建立自我肯定机制。当孩子觉得自己擅长做一件事情并获得成就感时,他们就会越来越喜欢做,内驱力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因此父母要放手给孩子更多的体验和试错机会,不要对孩子过度保护或包办代替。

四是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今不少家长可能都在家庭教育中面临一个挑战,即越是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孩子越是反抗和叛逆,最后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这个现象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一个规律,即父母需要先和孩子建立关系,才能在孩子心中产生权威感和影响力。这也体现了孩子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归属感”,是指有一种从属于其他个体和团队的安全感,与别人建立起安全和愉悦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会发现,在一个氛围良好、关系和谐的家庭中,孩子的成长内驱力往往很足,不需要父母过多的督促,孩子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会更自觉地遵守规则,让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而影响力的产生要以关系的建立为前提。外在的控制、逼迫、监督、压力都很难让孩子产生真正的内在动力,只有先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成长规律,满足孩子内在的心理需要,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 陈明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www.zgfxnews.com copyright © 2009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