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松弛感应对各类挫折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紧张、压力山大已是常态,松弛感也因此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奢侈品”。
所谓松弛感,是指人拥有的一种由内而外的放松状态,它既包括身体上的放松,也包括心理上的放松,使人能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平和、坦然、从容、乐观的心理状态,既不过分紧张,也不过度放纵,自身能量不被无意义地消耗。在青少年患抑郁症有升高趋势的当下,培养孩子的松弛感,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人们愈发关注的话题。
细数导致孩子低能量的因素
内心容易被学习压力、同伴摩擦、老师或家长批评等大大小小不顺心的事纠缠,情绪起伏大,烦躁易怒,很难集中注意力完成手头任务的孩子,通常自身能量比较低。低能量会导致一个人缺乏松弛感。
孩子的低能量往往是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那么,哪些外在因素会导致孩子的低能量?
动辄被批评指责
很多父母出于为孩子好的初衷,经常在大事小事上指点孩子,稍不留神,指点就演化为批评和指责:雨后出去踩水坑弄湿、弄脏了衣服鞋子,毛手毛脚摔坏了个小东西,做事丢三落四……诸如此类的事情,孩子都难逃父母的批评和责备,甚至因一点儿小事而被爸妈翻旧账,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大人越说越生气,孩子越听越垂头丧气。
实际上,如果家长眼里不揉沙子,甚至有完美主义倾向,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格,总在小事上挑毛病、否定孩子,或者单方面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安排一些额外的学习任务,逼其努力,一旦孩子达不到父母所期望的结果免不了被批评、指责。久而久之,孩子的想法和情绪感受被忽视,其自身的能量就会被不知不觉地消耗。
教育专家说,孩子如果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内心一直是紧张、压抑的,做事谨小慎微,渐渐地,孩子就学会察言观色,不敢做真实的自己。沉重的压力,让他们早早地失去了孩子身上该有的精力和活力,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中。
父母常争吵孩子心理紧张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如果夫妻二人彼此看对方不顺眼,不能好好说话,相互指责,把家里搞得鸡飞狗跳,无论他们各自对孩子多好,孩子多半也会因为害怕父母关系破裂,自己被抛弃而在战战兢兢中度日,无法安心做一个快乐的孩子。高冲突的家庭,消耗的是全家人的能量,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父母间的冲突、疏离、冷漠,容易导致孩子日后恐惧婚姻。
低能量从父母传染给孩子
坏情绪就是一种低能量,它是会传染的,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且往往会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一般来说,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就会让整个家庭氛围变得紧张不安,每个人都无法放松下来,生活也变得苦闷不快乐。
如果父母习惯性焦虑,心理承受力弱,遇到一些小麻烦就愁眉苦脸、怨声载道,就容易把这种消极情绪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形成同样的消极思维,陷入无助、绝望的情绪中。
松弛感养成需要怎样的“土壤”?
想养出有松弛感的孩子,父母先要有松弛感、处事不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父母的包容、共情多于苛责
父母的松弛感表现为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当,不求孩子样样优秀、不出差错,遇事不责备,接纳孩子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包容孩子的脆弱。与之共情,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成功,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失败等,不苛求、指责孩子,从而使之学会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
父母饱含爱与鼓励的宽容,能给予孩子试错的空间,使之对父母产生信任,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和想法。容错率高的家庭中,孩子不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对遭遇的挫折也不那么敏感,不容易产生恐惧感,从而有精力和勇气体验人生,行动力更强。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
“平等地对待孩子”的教育理念一直被提倡,父母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无条件地尊重孩子。尊重是全方位的,比如,尊重每个孩子自己的成长节奏——有的孩子学东西快、有的学东西慢,家长不急、不催,允许孩子慢慢来,允许孩子不聪明、不完美,允许他们一点点摸索,稳步前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认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明确边界感,多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感受和情绪,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做决定,给他们自主的空间。孩子也因为知道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背后有爸爸妈妈的坚定支持,内心有底气,自身的松弛感也会慢慢养成。
教育需“留白”,父母需放手。松弛有度的生活中,孩子才有时间去想象、去思考,有机会去试错、去实践。成长需要自我意识,只有在自己的选择里探索过,才能养成坚韧又独立的人格。
家庭成员情绪稳定
平时,父母要摆脱自身的内耗和焦虑,彼此之间沟通不把坏脾气传递给对方,不刻薄地反问、冷嘲热讽、翻旧账,说话语气温和,正面表达、就事论事。家人之间面对琐事不争执计较,淡然处之;遇到大事不互相责怪,共同承担。父母平静、淡定,不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崩溃,代之以乐观、积极的视角看问题。这样的家庭氛围,自然能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并把这份松弛感传递给孩子,孩子也因此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心灵得到滋养。
教育专家提出,成才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绩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学习力比学历重要,抗挫力比努力重要。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次考试而情绪大起大落,应看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想让孩子快乐阳光、内心富足、有松弛感,父母一定保持较高的能量。父母身上的能量层级越高,越能激活孩子内心的能量,给孩子注入温暖的人生底色。
■ 陈若葵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以清明之思铸魂 以红色基因砺行 04-04
-
2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03-20
-
3国内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宿落成 03-17
-
41-2月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13155户 03-14
-
5宿州市多渠道拓岗位促就业 03-1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