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全面深化改革书记谈】

扎实推进人社领域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
2024-08-11 16:06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作者:

记者: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请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改革,谈谈学习全会精神的体会。

王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在“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方面,《决定》强调,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把促进就业摆在优先位置。这为我们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强化了政策支撑。

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决定》强调,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健全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等方面作了部署。这为我们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实践路径,明确了努力方向。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安徽是人力资源大省,请问如何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王炜: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劳动力总量依然较大,就业总量压力仍将存在。劳动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建设,对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牢牢把握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持续促进就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发挥产业、就业、创业政策协同作用,推进“家门口”就业行动,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创造更大规模、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二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强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健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机制。推进技工强省建设,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2+N”特色招聘机制,推深做实“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推进直播带岗等新技术运用,切实解决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问题。

三是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青年学子安徽行”等系列专项活动,拓宽就业空间。强化返乡创业、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劳务协作“四轮驱动”,统筹做好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妇女等群体就业服务,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促进更多劳动者来皖留皖就业。

四是推动创业安徽建设。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型城市建设为引领,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加强全要素创业保障,联动开展创业安徽专项活动,打造创投类节目《创业在安徽》品牌,厚植创业生态,打造活力充盈的创业安徽。

五是优化就业公共服务。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推进就业公共服务下沉基层,升级“三公里”就业圈平台,培育安徽劳务品牌。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保障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劳动权益,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记者:《决定》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一揽子改革举措,我省将如何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王炜: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当前,部分群体社会保障仍有不足,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就业方式多样化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任务。我们将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求,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织密兜牢民生底线。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深入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增强制度规范统一和刚性约束。积极发展养老保险二、三支柱,推动人才企业年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适时合理调整基础养老金,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二是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增效行动,精准开展“数据找人”。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超龄就业人员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政策,提升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率,持续落实放开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实现更大人群的高质量参保。

三是加强基金运营监管。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强化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的全链条监管。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

四是着力优化经办服务。全面对接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现人社服务“一网通办”。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制度,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保关系转移合作。健全高效办成退休“一件事”、无感互认等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民生温度”。

(本报记者 班 慧)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