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全面深化改革书记谈】

以深化改革促进财政高质量发展

——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谷剑锋
2024-08-10 10:15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作者:

记者:请谈谈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心得和体会。

谷剑锋: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和“先行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完善央地财政关系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财政制度,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方向、原则和要求,找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切入点、主攻点,深谋、快干、实落,聚焦重点改革任务,算准算细安徽账本,以排头兵的姿态和探路者的担当,推出具有更多“安徽味”“财政味”的重大改革举措。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安徽的零基预算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如何进一步巩固、深化,取得新成效?

谷剑锋:2022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财税体制改革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拿出了最“理想化”的改革方案,在全省范围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通过破基数、促统筹、保重点、提绩效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整合财政资金,有力推动了部门工作协同,集中力量办大事机制更加完善,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保障。

下一步,全省财政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定改革方向,细化改革举措,推动改革不断向更深层次迈进,努力打造安徽零基预算改革2.0版。

一是改革范围上进一步拓展延伸、走深走实。横向上,将改革从产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拓展到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持续优化财政资金投向、分配和使用方式;纵向上,指导督促市县落细落实改革任务,与省级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进一步增强省市县政策资金合力。

二是流程举措上进一步严格细致、完善闭环。编制环节,常态化清理政策项目资金,强化跨部门、跨层级统筹整合,动态编制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执行环节,完善“定期+动态”相结合的资金清理收回机制,倒逼预算部门编细编实预算;绩效环节,优化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流程绩效管理,探索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监督环节,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健全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人大、审计等监督的贯通协调机制。

三是组织推进上抓实抓细、加力提效。推动省级统筹整合资金工作专班各部门进一步健全会商调度、省市联动、监督评价等机制。深入省级预算部门和市县调研督导,汇聚工作合力,提升改革质效。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免申即享”已成为我省惠企利民的“金字招牌”,请介绍省财政厅的主要做法。

谷剑锋: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财政厅围绕财政支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改革,特别是结合零基预算改革,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升级版,让惠企政策资金应纳尽纳、兑付手续应免尽免、经营主体应享尽享,大量财政政策的“无感”兑现,助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兑付财政资金124.4亿元,兑现项目58182个,惠及企业30657家。

一是强化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会商发改、税务等外部数据资源提供部门,积极统筹企业信用管理、税收和社保、海关进出口等外部数据资源,充实到“免申即享”平台数据分析模块,进一步提高平台数据分析能力。

二是优化升级平台功能。升级财政涉企系统和“皖企通”对接接口,增加“皖企通”政策文件库接入、政策服务库接入、项目审定信息和财政审核信息回传“皖企通”等接口,实现项目审定和加载资金文号环节的信息回传功能。

三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刀刃向内,将“政策资金兑付情况”纳入为企优环境政务服务分析评议指标体系,推动各地财政部门在资金支付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朝着“于企简便”的方向改进和优化。

四是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举办“免申即享”平台3.0版应用培训会,让部门、企业更好了解掌握系统应用升级功能。同步编印《安徽省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平台系统操作手册(3.0版)》,常态化加强点对点服务指导。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优化和迭代升级,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记者:省财政厅如何持续深化改革,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力量助力省新兴产业发展?

谷剑锋:近年来,省财政厅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改革推动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支持政策,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推动打造资本集聚平台,加快构建支持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真金白银”支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自2022年起,连续五年由省财政注资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省属企业,组建500亿元规模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出资方式,逐层撬动社会化资本,计划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子基金投资、直投等多种投资方式,支持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功能,同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形成资金合力,提升整体行业竞争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母子基金累计实缴424亿元,其中省引导基金出资107亿元,撬动比例达到1∶3,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319个,累计投资金额169亿元,实现科技、产业、财政、金融的相互促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围绕发展所需,聚焦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更加协调,谋划基金改革举措,落细落实新“国九条”、“创投十七条”等政策要求,加强基金管理运营调度,推进母基金考核评价,做好投融资对接等,贯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环节,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加速集聚安徽,把握“基”遇,向“新”而行,以“质”求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耐心资本、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本报记者 朱 卓)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