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观·深度丨金融服务送上门 “农农”结合促振兴
金融服务送上门 “农农”结合促振兴
——中国农业银行砀山县支行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路径分析
宿观融媒工作室:陈成光 李航 苏洋
“近年来,砀山县农行充分发挥农业银行金融服务县域‘三农’专业优势,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3年末,中国农业银行砀山县支行涉农贷款总量达54.5亿元,年净增4.5亿元,企业结对率、金融服务率、信贷服务率居于同业前列……”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上,作为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砀山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黄超的发言赢得全场热烈鼓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宿州作为农业大市,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砀山支行立足“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职能定位,走出了一条农业银行与农业大市相结合的“农农”乡村振兴之路。
贴心: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砀山农行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6月22日上午,在砀山县良梨镇桃源村隆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的500亩阳光玫瑰葡萄基地,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孙绍思谈起葡萄产业的发展由衷感慨!
隆源合作社的阳光玫瑰种植基地项目是砀山县投入最大的乡村振兴产业扶持项目,流转土地600余亩,政府先后投入项目资金累计20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社自身需要自筹土地租金、苗木购置、肥料、管理人员公司600多万,经多方筹措,仍有200万元的资金缺口。
“老孙,资金方面有什么需求?”孙绍思回忆起2021年的窘况,至今难以忘怀:眼看着资金难以为继,要揭不开锅了,砀山县支行副行长张峰带着支行的工作人员穿着红马甲进村上门服务为产业发展送来了“及时雨”,解决了200万元的资金缺口。
资金难题迎刃而解,产业发展顺势而起。“今年基地的500多亩阳光玫瑰进入了丰产期,预计产量将在300万斤左右!”在基地的葡萄大棚内,看着满园绿莹莹、沉甸甸的果实,孙绍思乐开了花。
葡萄大棚里,果实挂满了枝头。
据孙绍思介绍,隆源果蔬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500多亩阳光玫瑰葡萄大棚设施分别交由十多户农户管理,户均纯收入20万元左右,整个基地还将为桃源村带来70多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葡萄进入丰产期,预计高峰期将带动三四百名劳动力,仅工人工资每天支出就在6-7万元。”孙绍思说。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三农’是农行的主责主业!”砀山县支行行长黄超表示,该行立足县域特色,围绕“万企兴万村”典型项目,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支持,多渠道提升乡村自身造血功能。重点围绕水果加工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链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近2亿元。
创新:为特色产业发展赋能
在砀山县经开区的宿州科技食品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一个个黄桃在流水线上经过去核、脱皮、清洗、修整等程序,新鲜的黄桃摇身一变成为了美味可口的黄桃罐头。
“眼下,随着砀山当地的‘八三’黄桃逐渐成熟上市,我们公司的罐头生产线也加大生产马力。现有工人千余人,待生产旺季,每天生产400吨左右的黄桃罐头,用工要增加到2000多人。”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妙德说。
2003年,公司法人娄德富和张妙德为了寻找最优质的水果产地,和公司一起从浙江台州来到了砀山,“砀山作为‘世界梨都’,除了梨子,黄桃的质量也是顶呱呱!作为一家外地企业,我们来到砀山已经21年了。”娄德富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科技公司目前拥有8条先进的果蔬罐头生产线,年生产各类果蔬罐头7万多吨,果蔬罐头生产量、销售额均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作为黄桃收购大户,科技公司在每年黄桃上市时,总会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大量收购黄桃。
“张总,今年黄桃质量不错,9000万的授信额度够不够?”“足够了!”
砀山支行工作人员向农户宣传金融知识。
同样,每逢生产旺季,砀山支行工作人员总会来到科技公司,询问公司资金情况,以便提前准备相关贷款材料。经过多年合作,张妙德和砀山支行已经形成了默契。
张妙德告诉记者,在砀山支行的支持下,公司在砀山县经开区规划建设的新厂区现已完成招标,即将动工。“有砀山支行这么好的合作伙伴,我们更有信心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为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砀山支行根据县域特点创新推出“电商e贷”“酥梨贷”“西瓜贷”“黄桃贷”等多种契合砀山特色的产品,保障特色产业全链条健康发展。此外,该行在辣椒制种、瓜果制种以及养殖业等产业,为农户及企业发放项目贷款,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信心:打造乡村金融新生态
“缺乏抵押物导致融资难,一直是农企发展的痛点。”黄超介绍,该行通过与省农业担保集团,通过组织召开“春耕备耕”“畜牧养殖”“农机强国”“商品流通”“水果产业链”等针对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重点民营企业的银企对接会,主动上门为各类经营主体“送服务”“送政策”“送产品”。
为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政策号召,砀山支行组建“万企兴万村”领导小组,主动对接工商联(商会)、农业农村局和乡村振兴局等政府部门、民营企业、金融同业,建立政银企“三方”联动机制;以党建为统领,高举红旗服务实体,在全县的9个网点,均组建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流动党员先锋队,扛着红旗、穿着红马甲在全县170多个行政村,逐村上门服务。
“砀山支行充分运用省市分行出台的多项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信贷优惠政策。利用线上产品,实现贷款业务‘秒批’。”黄超说。
砀山县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宿州分行签订合作协议。
此外,砀山支行全面落实《安徽农行金融支持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2023年9月该行与砀山县人民政府签订《金融支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政银合作协议》,积极实施金融支持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建设提档、乡村特色产业、农村绿色发展、特色文化传播、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六大专项行动。黄超介绍:“2023年该行已审批投放砀山县现代化梨园改造项目贷款1.15亿元,用于支持砀山酥梨特色产业发展;审批投放砀山智慧充电桩项目1.05亿元;审批投放砀山优质桃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2.15亿元……”
“下一步,砀山支行将紧跟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落实“万企兴万村”行动,立足地方资源禀赋,通过多元金融产品和高效金融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农行高质量金融服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携手打造金融服务“万企兴万村”样板,为宿州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农行力量!”黄超说。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