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的涅槃与一座城的蝶变
晨光熹微,碎金般的光影在新汴河面跳跃起舞。河堤上,晨跑者的脚步与太极的韵律交错;不远处,快门声惊起一行白鹭,翅膀掠过粼粼波光。谁能想到,十五年前这里还飘散着养殖场的异味,堆叠着城市的遗忘。
祛疤美容:从“城市边缘”到“城市客厅”
2010年的新汴河,是一条“伤痕累累”的功能河。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下降,两岸滩涂杂草丛生,养殖场与垃圾堆散发着刺鼻异味。人们路过匆匆掩鼻,只记得它防洪的功绩,却忘了河流本该有的清澈模样。
转机源于国家治淮战略。2012年,宿州启动新汴河治理工程,将水利工程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不仅清淤疏浚、加固堤岸,更赋予它生态、文化、休闲的新使命。
拆迁丈量、生态修复、景观打造……建设者们用三年时间,让14.36公里河道化身立体画卷。水面宽度从150米左右拓宽至220-370米,水质提升至Ⅲ类以上;两岸打造出四季皆景的生态廊道;汴河博物馆如帆船破浪,北岸战争长廊镌刻历史,南岸民俗广场跃动烟火气。
白鹭重返水面,骑行道蜿蜒花海,见证着新汴河斩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A级景区等金色名片的蝶变历程。“以前躲着河走,现在围着河聚。”一位在岸边散步的陈阿姨感慨,道出了新汴河从“城市边缘”到“城市客厅”的华丽蝶变。
锦上添花:描摹“微度假”的写意山水
若说现在的新汴河是幅工笔画,未来的它正酝酿变成一幅泼墨山水。《宿州市新汴河景区旅游总体规划》为这条河预设了更浪漫的剧本——升级为“全景式滨水微度假区”。43平方公里的蓝图中,“一廊双核四区”的布局如一首散文诗:
云都邑片区是科技的浪漫,AR技术让隋唐漕运盛景在河面重现;
汴河情片区是文化的体温,非遗工坊里砀山梨膏飘香,泗州戏台唱腔悠扬;
生态画片区复刻“隋堤看花”,紫薇与芦苇随季节更迭;
田园诗片区则用稻田迷宫和骑行驿站,唤醒城市人的农耕乡愁。
三大项目已箭在弦上: “一宿千年”水上夜游用数字光影与AR技术重现金戈铁马、楚汉风华;运河非遗小镇聚集9项国家级非遗绝活;蕲园康养综合体则让森林与中医共筑疗愈空间。
最动人的,永远是普通人的生活场景——
当孩子们在湿地公园快乐研学,当恋人在樱花雨下私语,当老者倚靠在河畔长椅读书,当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在稻田迷宫认识庄稼,当咖啡馆的落地窗倒映着桨板少年的身影,当游客蜂拥而至体验沉浸式剧场……这便是风景,也是生活。
诗和远方:一条河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从防洪工程到城市客厅,新汴河的蜕变如同一个隐喻:当一座城与一条河双向奔赴,泥沙俱下的往事终会沉淀为滋养未来的沃土。
三代宿州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情感共鸣:祖父辈记得肩挑手扛的开河岁月,父辈怀念摸鱼捉虾的童年,年轻人则期待着沉浸式剧场的奇幻体验。
那位在新汴河治理工程拆迁时坚定支持的老居民张大爷,如今总爱来旧居所在地“艺苑民风”广场转转。他笑得欣慰:“这河‘活’成了画,未来,它一定更美。”
未来,当长三角的游客为“汴水落日与花香”专程而来,新汴河便真正完成了从地理坐标到心灵地标的升华。这条跳动着生态脉搏、流淌着市井烟火的河流,也将带着宿州人“此去淮南第一州”的底气,在晚霞与花香中,奔向更辽阔的诗和远方。文/记者 徐蕾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暨六届五十一次主席会议召开 07-31
-
2上半年宿州市外贸进出口增幅全省第一 07-30
-
3杨军主持召开书记专题会议 07-29
-
4流动的史诗——新汴河⑦ |赓续,汴水文脉越千年 07-21
-
5全市党委和政府办公室主任会议召开 07-19
-
6全市重点项目谋划推进会召开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