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青檀抱石,松涛依旧

2025-07-16 09:43 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作者:

盛夏时节,步入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迎面便是参天古木投下的浓荫,仿佛无数岁月在枝丫间流转。此地原名“黄桑峪”,因楚汉之争的烽烟而平添帝王气象——相传刘邦兵败彭城,仓皇遁入此峪,藏身石洞之际,洞口巨石轰然垂落,蛛网转瞬密布,追兵视而不见,遂得脱险。此后峪名更作“皇藏”,那方石穴便称“皇藏洞”,连峪中清泉也因他拔剑怒刺得名“拔剑泉”。千年沧桑,帝王霸业早化云烟,唯有这传说与清泉,依然鲜活地流淌在石上青檀和阵阵松涛间。

这里的山石不仅铭记着帝王的仓促,更见证过圣贤的谦卑——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天门山设坛讲学。牧童遥指山岚预言骤雨将至,圣人不以为然。须臾间暴雨倾盆,竹简将湿,师徒狼狈避入岩穴。雨打松针的急响中,分明夹杂着夫子“后生可畏”的慨叹。这般山野智慧,倒比圣迹更耐寻味。

历史风云终将消散,而扎根于此的草木,却将光阴细细编织——树以年轮镌刻春秋,草借枯荣暗藏玄机。

皇藏峪最摄人心魄处,当属那些与岁月角力的古树。峪中寿逾千年的古木竟达三百余株,青檀虬枝如青铜锁链嵌入石罅,树皮皲裂似甲骨残片,指尖触及尽是时光的刻痕;仰首却见枝头新绿倔强,阳光穿过叶隙,在苔石上洒落流动的金箔。瑞云寺内两株银杏历经千年风雨,枝干相偎若“携子抱孙”;更有那株瓜子黄杨已挺立一千五百寒暑,亭亭如盖,见证了多少古刹钟声里的朝代更迭?它静立佛前,与故宫、孔府的千年黄杨遥相呼应,共谱一曲时光的长调。

漫步在这千年织就的绿荫里,不仅可饱览古树奇观,更能品味浸润山灵之气的珍馐。

峪中至味总与传说缠绵。当年刘邦饥肠辘辘,山民献上谷雨前的香椿嫩芽。汉王食后唇齿生香,不禁对天祝祷:“但使香椿长春!”——这朴素的祈愿竟得天地垂怜。1915年,康有为踏访至此,箸尖挑起雨前香椿,那脆嫩辛香令他即兴吟哦:“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原来此地三面环山自成暖坞,香椿发芽总比山外早十余日,实乃造物所钟。至于蘑菇炖土鸡,浓香勾魂,令人食尽仍抚碗长叹;伏天里沸腾的“伏羊”火锅,佐以山野红椒,更透着此地特有的温润——夏季“昼暖夜凉”的宜人,恰似欧阳修笔下“薜荔依墙,莓苔满地”的幽趣。

这般山珍的灵秀,源自峪中独特的小气候。而今这份天赐,正被科学的明眸温柔注视。

密林深处,自动气象站如白衣隐士伫立,记录着每一缕风的轨迹;松涛掠过量子传感器,仿佛在与现代科技促膝长谈。增雨设备隐于幽谷,既能守护朗朗晴空,也可为焦渴的山林唤来甘霖。生态监测站静静解读着森林的吐纳,山巅的防雷网络已织就无形天罗。古木与科技默然相对,共谱一曲守护的乐章。气象人的赤诚,只为留住这片珍贵的原始森林。96%的森林覆盖率让负氧离子在晨雾中翩跹,连露珠都沁着松针的清香。盛夏时节26.5℃的均温,恰似大自然精心调制的琼浆。

暮色四合,晚钟在松涛间沉浮,千年古峪渐入禅定。古刹飞檐勾留最后一缕夕照,恍如东坡当年聆听的泉声。气象站的蓝光与佛前的灯火遥相映照,恰似古今智慧的交汇。青檀抱石,古木参天,它们默立时光的渡口,看刘邦的狼狈化作传奇,孔子的窘迫变成典故,康有为的诗句散入流云——而山泉依旧清冽,香椿年年新绿,蘑菇鸡的浓香永远牵引着游人的辘辘饥肠。

行至峪口蓦然回首,都市的燥热早已被层层松涛浣作清凉。这方天地的精魂,既在古树皲裂的皮囊里,也在史册泛黄的笺页中,更在监测屏幕跳动的数据间。青檀根系深入岩隙,似在破译大地脉动的密码——石不能言,最是可人。

■ 刘升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