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韵醉汴河
童声合唱《赋得古原草送别》。
5月16日晚,宿州新汴河畔,“千秋对话 诗韵宿州”首届白居易诗词大会拉开帷幕。这场诗歌盛会,将唐朝的月光、汴水的涛声与现代的创意糅合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晚上7时40分,一袭青衣的“白居易”站在游舫船头,吟诵着“离离原上草”等千古名句沿新汴河缓缓而来。随后,AI主持人白居易以全息影像的形式登场,与现场主持人互动,科技与文化的碰撞瞬间点燃会场气氛。
开幕式演出分为《诗启盛唐》《淮水诗情》《长恨长歌》《诗韵新生》四个篇章,通过音诗舞、民乐演奏、诗词歌曲串烧等艺术形式,充分展现白居易诗词文化的永恒魅力,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诗词盛宴。
第一章《诗启盛唐》中,省歌舞剧院的开场舞《诗咏四季》将白居易诗句中描写的四季美景化为动态画卷。舞者衣袂飘飘,仿佛从唐朝穿越而来。台下一位观众低声感叹:“这舞跳得就像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却又气象万千。”
第二章《淮水诗情》则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第一届和第二届“大地歌会”的冠军联袂演唱《淮河谣》,唱的虽是淮河,却让人听出“汴水流,泗水流”的缠绵。《忆江南》的舞者手持形似绿荷的绸伞,在烟雨朦胧的布景中翩翩起舞,大屏幕中江南水乡的景象与汴河的实景交融,让人恍若置身白居易笔下的“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之中。
第三章《长恨长歌》,双人舞《长恨歌》中演员以缠绵悱恻的肢体语言,演绎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配以宿州学院的民乐演奏《长相思 汴水流》,古琴、琵琶、箫声加上充满古韵的演唱,令这段表演更添凄美。台下一位观众感叹:“白居易写《长恨歌》在陕西,可这汴水之畔的相思之音,更令人感动。”
第四章《诗韵新生》的创意令人耳目一新。童声合唱《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孩子们手执竹简,唱到“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时,令人感叹诗意的生生不息。台下一观众激动地说:“这个节目让‘流传至今’这个词具象化了。”砀山县文化馆的舞蹈《春醉梨花海》则用现代舞融合皖北秧歌,展现了“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意境。
发布环节“彩蛋”频出。现场发布了白居易AIGC画像、白居易课题研究成果、“跟着白居易游宿州”精品旅游线路和“白居易点赞的宿州美食”等。
白居易AIGC画像通过AI技术重现诗人神韵,还原其儒雅风骨;白居易课题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诗人与宿州的深厚渊源;“跟着白居易游宿州”精品旅游线路串联起符离古村、新汴河景区等宿州美景;“白居易点赞的宿州美食”则考证了白居易诗中描写的唐代风味,复原了“符离老味鱼”等特色美食。著名学者、书画家尹沧海为此次盛会创作的白居易主题画作也在现场发布。
歌手王琪专门为大会创作的新歌《湘灵》在舞台上响起时,歌声里穿越千年的惆怅,瞬间将观众带入白居易与湘灵那段被命运拆散的凄美爱情。
开幕式尾声的歌舞《诗画中国》让观众回味无穷。夜空下,波光粼粼的新汴河、远处的高楼、场外创意集市的灯笼与舞台灯效交相辉映,恰似白居易笔下“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当代再现。
散场时,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赵汗青感慨:“很多人都觉得白居易属于洛阳、长安,其实他的诗魂早就留在宿州的每一寸水土里。这场盛会让我们看到,白居易与宿州的缘分,有了新的起点。”文/记者 徐蕾 图/本报记者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05-17
-
2
-
3
-
4宿州市加大财政投入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05-13
-
5宿州奋力谱写数字经济精彩篇章 05-12
-
6一季度全市发放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贷款逾34亿元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