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对话·诗韵宿州
五月的宿州,新汴河畔垂柳拂波,仿佛仍回荡着千年前白居易笔下的“汴水流,泗水流”的悠远韵律。
5月16日至17日,这座被唐诗浸润的皖北古城将迎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盛宴——“千秋对话 诗韵宿州”首届白居易诗词大会。届时,专家学者、文艺名家与市民游客将共聚一堂,以诗为媒,以城为卷,在现代科技与古典诗词的交融中,开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的浪漫实践。
缘起:为何是宿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千年前,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成为中华蒙童的启蒙诗句;千年后,宿州以“白居易第二故乡”的身份,重新梳理这位诗人与这片土地的深刻羁绊。
白居易曾随父寓居宿州符离长达22年,其诗作中多有提及宿州风物。从《埇桥旧业》的田园追忆,到《朱陈村》的民俗记录,宿州的山水人情滋养了诗人的家国情怀与现实主义诗风。
当我们诵读白居易的诗句时,从中挖掘蕴含的宿州基因——汴河漕运的繁华、符离古镇的烟火、淮北平原的农耕文明,这些都将成为宿州文旅融合的“文化密码”。
主场:诗与城的双重奏
5月16日下午,在宿州希尔顿逸林酒店内,一场关于“白居易诗词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座谈会”将率先拉开诗词大会的帷幕。专家学者将围绕白居易诗词文化时代价值、家国情怀、传承弘扬等畅谈个人感受,并以白居易诗词文化挖掘利用赋能宿州文旅事业发展提出建议。
当晚,在新汴河景区演艺广场,一场沉浸式文艺演出将把盛会推向高潮。
安徽省歌舞剧院以《诗咏四季》开场,用舞蹈再现白居易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境;宿州学院学子演奏的民乐《长相思 汴水流》,用筝箫重现诗人笔下的汴河烟波。令人期待的是,歌手王琪将唱响为大会量身创作的新歌《湘灵》——这首以白居易初恋故事为灵感的作品,或将成为宿州新的文化符号。
发布环节的四大彩蛋,则将诗意转化为“可带走的宿州记忆”:AIGC生成的白居易画像展现“数字诗仙”风采;白居易课题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白居易诗词文化的精髓、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从五柳景区的田园牧歌,到东林草堂遗址的青春记忆,再到宿州市博物馆的唐代文物展陈,“跟着白居易游宿州”精品线路串联起诗人在宿州生活的点滴轨迹。此外,“白居易点赞的宿州美食”也将在现场揭晓。
与主会场同步开放的北堤路创意集市,堪称“最潮诗意集散地”。20余个摊位将农特产品、手作文创、非遗技艺等,与咖啡轻食、音乐潮玩混搭出别样风情。游客可在此拓印一首白诗扇面,啜饮一杯特调茶饮。诗意的表达,可以如此年轻。
5月17日的主题导览,则带人实地重走白公诗路。从五柳景区的龙泉湖泛舟,到符离镇东林草堂触摸少年居易的读书地;从宿州学宫的千年文脉,到美术馆内的书画展……这条“诗旅融合”的线路,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立体《宿州画卷》。
期待:诗路未央
从“符离野草”到“西山花海”,从“汴水”到“新汴河景观带”,白居易诗词大会既是宿州对千年文脉的致敬,亦是对“文旅融合”的深层思考,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白居易,也不再仅仅是宿州的历史名人,更是宿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合伙人”。
我们期待,当游客漫步宿州时,不仅能触摸历史的厚度,更能感受——这座城市正在以诗意的姿态,书写新的篇章。
记者 徐蕾
参观线路
时间:五月十七日
符离晓渡遗址 朱运东 摄
五柳景区 董木子 摄
西山花海景区 董木子 摄
符离镇东林草堂遗址 朱运东 摄
宿州学宫 董虎 摄
宿州市博物馆 王明辉 摄
宿州美术馆 宿州美术馆提供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05-15
-
2
-
3宿州市加大财政投入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05-13
-
4宿州奋力谱写数字经济精彩篇章 05-12
-
5一季度全市发放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贷款逾34亿元 05-09
-
6宿州市2025年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开工超九成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