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冷链产业升级 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
近日,坐落于砀山经济开发区的安徽爱泽供应链管理公司两条加工线开足马力,一筐筐鲜果通过传送带经过分拣、包装,运输到全国各地。
“我们公司有10万立方米的冷库,每年秋季水果大量上市时,我们从本地及新疆等地购进优质酥梨、苹果、香梨,放进冷库储存,在消费高峰时再加工销售,通过错峰销售,提高收益。”公司负责人王辉说,“我们白天分拣,晚上发货,分拣好的水果装上冷链车,连夜到达全国各地,第二天一早就能在各大商超销售。”
这一变化源于砀山县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作为“中国酥梨之乡”和全国重要的果蔬生产基地,年产各类水果170万吨。然而,长期以来,冷链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的水果损耗率高、附加值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升级。
破局:三级冷链网络覆盖全县
为破解这一发展瓶颈,砀山县委县政府将冷链物流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2亿元,整合社会资本5.8亿元,构建起“县级枢纽+乡镇节点+村级网点”的三级冷链网络体系。
砀山县抢抓“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布局机遇,在县级层面建成3个现代化冷链物流园区,2023年6月成功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地总规划面积2316.33亩,目前拥有存量冷链库容76万立方米。
该县还在12个重点产果乡镇均建设了预冷处理中心,配备-25℃至15℃多温区仓储系统,可满足不同品类果蔬的存储需求,实现水果“采摘即冷”。在村级层面,200余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起了小型冷藏库,形成冷链覆盖“最后一公里”。
“这套体系让我们的水果损耗率从20%降到5%以下。”砀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酥梨为例,采用气调冷藏技术后,保鲜期从3个月延长到8个月,错峰销售使果农收益增长40%。”
创新: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冷链
走进砀山申雪冷链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的监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各冷库的温度、湿度数据,运输车辆的位置、货箱温度等信息一目了然。“我们引入了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全程可追溯。”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每个批次的果蔬都有专属“身份证”,消费者扫码就能查看从种植到运输的全过程。
这种数字化管理不仅保障了产品品质,还大幅提升了物流效率。通过与京东物流、顺丰冷链等企业合作,砀山搭建了智能调度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运输路线,冷链配送时效提升35%,成本降低20%。
科技创新还体现在保鲜技术的突破上。砀山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研发的“酥梨微环境调控保鲜技术”,通过精准控制贮藏环境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使酥梨的糖度损失控制在3%以内,该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增效:产业链条全面升级
冷链体系的完善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提质增效。在加工环节,30余家果蔬加工企业先后落户,开发出冻干梨片、梨汁饮料、黄桃罐头等6大系列50余种产品。
在销售端,冷链物流为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砀山县培育2000多家电商企业,2024年线上销售水果超25万吨。“现在我们的酥梨48小时就能送达全国主要城市,72小时可到达东南亚国家。”电商经营者刘明说。
更可喜的是,冷链建设促进了三产融合。依托冷链保障,砀山发展“果园观光+鲜果采摘+冷链配送”的新业态,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2万元。
展望:打造区域冷链物流中心
“下一步,砀山县将继续深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砀山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5年,全县冷链仓储能力将超过30万吨,果蔬加工转化率提升至40%,实现从“水果大县”向“水果强县”的跨越。
从果农脸上洋溢的笑容,到现代化冷链车间的高效运转,再到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处处彰显着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冷链建设给砀山这个传统农业县带来了深刻变化,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价值链,推动乡村振兴,做强特色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如今,在冷链物流的强力支撑下,砀山酥梨品牌价值已突破100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条“冷链+”的发展之路,让砀山特色果蔬产业焕发出新生机,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路杨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杨军调研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场馆建设工作 04-17
-
2百亿算力产业集群破局的“百度”答案 04-17
-
3宿州12家产业创业园入选省级示范园名录 04-15
-
4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04-15
-
5百度人工智能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04-11
-
6今年宿州市全面实施30项民生实事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