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驱动 埇桥老工厂加速焕新
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压舱石”作用,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埇桥区锚定“强工兴产”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埇桥区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安桥(安徽)机械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火花四溅,工人们正在组装折弯压力机,焊接预埋件,为大型设备进场做足准备、打好基础。
安桥(安徽)机械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运输货物。
安桥(安徽)机械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焊接预埋件。
这家宿州本地老企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持续推动产品改革创新,不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车桥厂”,这是老宿州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我们过去以生产石油井架运输车辆、风电设备运输车辆以及其他特种大件等大型车辆的车桥为主。”安桥(安徽)机械有限公司配套工程施工负责人王志辉告诉记者,车桥生产看似简单,但若要在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同时把控细节、保证精度,这就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高精尖的设备支撑。
向新求变,从老厂区搬迁到新厂区,正是为了满足当下智能化生产的需求。在公司2号工厂,13米高的智能物流架蔚为壮观。智能化已经成为新工厂最鲜明的特点,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自动取料,并通过自动导引运输车实现智能配送。
“我们在保留原有部分设备的同时,新增激光切割机、智能化立体仓库、焊接机器人、坡口机器人、机器人喷涂生产线、智能装配线、龙门五面体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以及数控车床等各种智能化设备60余台(套),可形成年产4万台(套)重型特种车桥的加工生产能力。”王志辉介绍道。
在发展过程中,“车桥厂”从生产车桥为主,逐步拓展到生产涡轮壳等乘用车关键零部件,在实现产品多元化的同时,也在积极抢抓产业发展“东风”。
“搬至新厂区后,我们新增一条铸造系列产品生产加工一体线,可生产乘用车涡轮壳等汽车零部件。目前,正与多家新能源车企对接,商讨合作事宜。”王志辉告诉记者,“车桥厂”在生产车桥的同时,也在全力服务全省“首位产业”——汽车产业,为完善产业链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车桥厂”还新建了综合理化实验室,购置了全自动冲击试验机、超声波探伤仪、元素分析仪等国内先进理化检测设备和仪器,能够充分满足公司理化试验需求,确保产品质量。
老“车桥厂”焕新升级,是全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缩影。2024年,埇桥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区技改投资增长50%,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4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7家,9家企业上榜安徽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文/ 记者 王硕 图/通讯员 孙启梦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且以诗情画意共远方 04-14
-
2今年宿州市全面实施30项民生实事 04-10
-
3前三月宿州市住房公积金缴存额超10亿元 04-09
-
4清明假期40余万人次游宿州 04-08
-
5砀山梨园半马周六开跑 04-08
-
6“紫金”的创新发展之路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