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点燃“梨花经济”
近日,砀山县百万亩梨园迎来盛花期,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作为“中国梨都”,砀山县以花为媒、以节会友,通过创新“赏花经济”模式,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价值转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生态资源成为“绿色引擎”
一年一度的梨花节,梨园里雪白的梨花缀满枝头,游客们穿梭其间,徜徉在春天的花海中。砀山以4A级梨树王景区为核心,推出了“一日游”“二日游”等精品赏花路线,串联起多个景点,满足了众多游客需求。游客在赏花的同时,还能观赏到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直呼“不虚此行”。
砀山县以花为媒,整合景区周边村庄闲置农房打造精品民宿,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赏美景、品美食,感受乡野乐趣。摄影打卡、非遗体验等多种旅游业态蓬勃兴起,带动周边餐饮、土特产销售,推动“农文旅”协同发展,有力拉动了当地文旅消费。
梨花节期间,精彩的文艺演出在景区接连上演,四平调、唢呐、武术表演、斗鸡、斗羊……让游客目不暇接。“以前从来没有实地看过斗羊,今天看了感觉非常精彩,我还特地录了视频准备回去给朋友们分享。”游客张健兴奋地告诉记者。
来自淮安的游客张女士身着精美的汉服,在梨园里美美地拍了一组“大片”,“早就听说砀山的梨花漂亮,这次过来特地带了汉服,砀山梨园的景色太美了,明年我准备推荐几个姐妹一起过来打卡拍照。”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配套服务,不断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持续放大‘梨花效应’,春赏花、秋品果,让生态资源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砀山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梨花经济”激活全产业链
砀山县建设数字化梨园示范基地,推出梨膏、梨酒、梨木工艺品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这款梨膏是我们的明星产品,今年梨花节期间销售得特别好。”安徽龙润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公司是一家专注梨产品深加工的企业,随着梨花节客流的增加,公司的梨膏、梨膏棒棒糖等产品销售火爆。
几位来自山东的游客吃饭的时候品尝了以砀山酥梨为原料酿造的白酒后连连称赞。“口味纯正,喝完不上头,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几瓶给朋友尝尝。”
梨花节期间,砀山县在梨树王景区举办了省级“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示范演出,让广大戏曲爱好者过足了戏瘾。此外,剪纸、唢呐、蓝印花布等也让广大游客领略到梨都大地的厚重文化。
在砀山县梨小萌欢乐果园,梨园观光小火车、树冠漫步栈道等设施吸引游客竞相体验,“梨园奇妙游”动漫玩咖光影秀让年轻游客们赞不绝口。这是一家以梨文化为主题的乐园,“每个季节都有特色,春天看梨花盛开,夏天看果实挂满枝头,秋天看梨果收获,即使是冬天,光秃秃的梨树也别有一番韵味。”梨小萌欢乐果园相关负责人童健说。
“我们挖掘梨园戏曲、黄河故道文化,打造‘梨园春秋’实景演出,开发梨主题文创产品百余款,极大满足了广大游客的需求。”砀山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融合发展焕发新生机
在良梨镇魏寨村,村民王翠兰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她的农家乐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超200人,“今年梨花节游客比往年都要多,以前靠卖梨一年忙到头也就收入3万元,现在搞餐饮、卖梨膏,一年收入翻了好几番。”王翠兰高兴地说。
目前,砀山县培育乡村旅游合作社42家,发展农家乐、民宿600余家,2.6万农民吃上“旅游饭”。该县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深化“赏花经济+”模式,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建成多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打造长三角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让梨花成为百姓的“致富花”。
从“一季梨花”到“四季风景”,从“单一卖果”到“多元变现”,在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这片古老的梨乡正焕发崭新的生机。
■ 文/记者 路杨 图/特约摄影 崔猛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今年宿州市全面实施30项民生实事 04-10
-
2清明假期40余万人次游宿州 04-08
-
3砀山梨园半马周六开跑 04-08
-
4“紫金”的创新发展之路 04-07
-
5宿州市一季度培育“四上”企业149户 04-07
-
6宿州市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