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变“智”造 民营企业“加速跑”
近年来,泗县锚定创新发展,通过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智造转变,成功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数字化改造焕发传统产业活力
千人纱、万人布,是纺织企业留给人们的传统印象。作为泗县传统纺织企业的代表,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曾经过度依赖手工操作与经验管理,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自2016年起,企业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
图为安徽新虹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如今,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数字化管理显示屏实时呈现着机器转速、温湿度、总产量等数据。生产线上,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原本需要多人操作的工作,现在可由单名操作员高效管控6-8台设备。”公司生产经理朱有祥表示,借助智能制造系统,企业实现了生产要素全面数字化,订单流转加速,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数字化管理系统还与手机端相连,管理者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掌握生产的每个环节,管理更加精细化。同时,智能智造系统自动生成的多维度报表,让生产活动和产出得以量化,效率与准确率远超手动统计。
在物流运输方面,“互联网+物流运输”的新模式也为企业带来了便利,货车司机通过运满满货运平台主动接单,企业发货效率大大提高,成本显著降低。数字化改造让这家传统纺织企业成功“换羽新生”。
汽车零部件智造领跑行业
泗县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智能化、电动化、链式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壮大产业链。短短几年间,数十家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生产的汽车燃油泵有1500多个型号,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地。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分车间“链条式”生产燃油泵的各个小配件。比如,108台机器人负责铝后盖配件的生产,24小时开工,产能一天可达15万个。生产出的配件先经自动化检测流水线“机检”,再放大30倍逐个“刷检”,确保产品合格率从之前的92.7%提升到99.7%。凭借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企业产值快速增长,去年产值突破5个亿。
同样,安徽高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的力量,研发推出9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并投入批量生产,每月生产供应量达8万件,稳定供应多家汽车生产企业。泗县通过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行动,引导汽车零配件企业向高附加值、深加工方向发展,目前已获批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特色集群基地,入驻汽车零部件企业74家,其中规上企业40家。汽车零部件产业正成为泗县经济发展的“当家产业”。
绿色智造抢滩新能源赛道
在泗县绿能制造基地,安徽泉为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项目展现出蓬勃生机。基地内,超级大厂房房顶铺设着25兆瓦、3万块异质结光伏组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生产车间里,各条生产线上,机器快速运转;每个岗位上,工人忙着划片、焊接、排版、叠焊,一道道工序无缝对接,井然有序。
该公司生产的光伏组件主要应用于海上光伏领域,能抗12级台风,且产品寿命长达30年,发电收益稳定。为保证产品质量,企业配备了多道EL检测设备,如同“CT机”一般,能及时检测出产品缺陷,有缺陷的产品当场返修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
安徽泉为绿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泗县基地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生产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二期生产异质结电池片,三期配套投资太阳能装备双玻基板生产线。自落户泗县以来,政府成立服务专班,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帮助。该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一年制投产的“泗县速度”,目前一期厂房已建成,二期厂房正进行内外装修,3.6GW光伏生产线正式投产,为泗县在新能源赛道上抢占了先机。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智造,泗县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智能化发展以及布局新能源绿色智造项目,成功激活了县域经济新动能。未来,泗县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推动县域经济迈向新高度。
■文/通讯员 王宝林 特约摄影 吴天元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杨军在泗县、灵璧县调研 04-09
-
2清明假期40余万人次游宿州 04-08
-
3砀山梨园半马周六开跑 04-08
-
4“紫金”的创新发展之路 04-07
-
5宿州市一季度培育“四上”企业149户 04-07
-
6宿州市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