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土村”到“绿富美”的乡村振兴密码
在皖北大地上,有个特殊的村庄,站在这个村头的路边上可以“一眼望两省,一脚踏两界”,村的一边是安徽省地界,另一边是江苏省徐州市边界,这就是埇桥区杨庄镇林庄村。
曾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早出晚归跨省务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个皖北边陲村庄摇身一变,成为了安徽省“和美乡村”示范村。近日,记者走访林庄村,探寻其实现华丽转身的奋斗密码。
破局:从“被动务工”到“多元创收”
从宿州市出发,驱车驶入符离大道,终于在一个半小时后,记者见到了林庄村。
“我们这个村距离宿州市很远,但与江苏省徐州市很近。”林庄村党支部书记杜文杰告诉记者,林庄村地理位置较偏,从90年代开始,村里的老百姓农闲时就陆续到徐州去找工作、做生意。
林庄常住人口1602户、5017人,老百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和务工,每天早出晚归到徐州打工的至少有500人。“从早上5点多钟开始,电瓶车一辆接着一辆赶往徐州。”杜文杰回忆道。
好在林庄村村民的经济意识较强,在其他村还在种植粮食的时候,林庄村的老百姓搭起了蔬菜大棚,种上了品质优良的西瓜、萝卜、油菜等经济作物。村民这一自发创收行为给了村集体很大启发。
林庄村水果萝卜种植大户喜获丰收。
林庄村水果萝卜正在打包准备外销。
为增加村民收入,近年来,林庄村积极鼓励、引导并宣传村民通过不同途径创收。对于有创业梦想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该村积极发展产业大棚种植,种植各种蔬菜如辣椒、西葫芦、番茄、水果青萝卜,其中“林探花府”水果萝卜已注册商标。
“我们村种出来的西瓜、萝卜汁多肉甜,格外受周边消费者欢迎。”林庄村村民庄超热情地介绍,由于本地是沙质土质,种出的萝卜甘甜爽口,其产品销往周边城市各大商超,深受市民喜爱。不少村民更是凭借电商平台,将家乡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增收致富。
林庄村目前有土地面积12000余亩,老百姓除了种植,还会养殖牛羊猪、鸡鸭鹅等家禽家畜。近年来,林庄村鼓励有能力的村民承包土地,推进规模化经营。村里渐渐兴起了一批养猪、养羊、养牛专业户,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肉牛养殖产业。
在村民和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林庄村的扶贫蔬菜大棚、粮食仓储、秸秆收储、光伏电站合作经营等项目建设成功,并顺利实现创收。2024年,该村集体收入近70万元。
攻坚:让“沙土村”蜕变为“绿富美”
漫步在林庄村,移步换景的村庄绿化、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和广场遛娃的村民,处处是村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风景画。
林庄村村民开展绿化行动。
“当百姓口袋里有钱了,家家都想弄得漂亮,也支持村里修路安灯。”村民庄超感慨道,过去,林庄村没有水泥路,一到下雨天,老百姓出行和蔬菜运输就成了问题。后来,林庄村家家户户到山上挖石头打路基,用碎石子铺路,哪里像如今的“户户通”那么方便。
去年以来,林庄村和美乡村建设被提上日程。除了清理房前屋后的陈年垃圾柴草砖瓦石块,以及河塘漂浮物和旱厕等,林庄村还建设了三座污水净化池,实现了雨污分流,让每家每户用上了干净的卫生户厕,并将道路硬化到每家每户。
此外,林庄村内种植各类绿化树木两千余棵,安装维修路灯200余盏,景观灯60余盏。夜晚的林庄灯火通明,亮化绿化得到双提升,满足了村民生活的幸福感。
每条宽敞舒适的水泥路,都是摆脱落后的奋斗烙印;每盏亮起的太阳能路灯,都是刺向贫穷黑暗的矛。
据悉,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林庄村组织开展了各类精彩活动。每到新年举办林探花府庙会,吸引周边商家入驻,商品琳琅满目,热闹非凡。村里还邀请文艺团队进行文艺演出,节目形式多样,包括传统戏曲、现代歌舞、幽默小品等,深受村民喜爱。
此外,林庄村还积极争取资金,建成体育健康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如今,林探花府前广场成为村民交流娱乐的中心,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突围:唤醒沉睡的“武探花之乡”DNA
门外摆放着十八般武器,院内布下了一个个站桩。今年初,来自徐州567车友群的一支老年骑车队伍,英姿飒爽地一路骑行到武探花林方标的故里——林庄村。
林庄村有一座探花府,是清朝武探花林方标的府邸。其府邸也因主人光环以及建筑本体独特的风格而具有非凡的文物价值。
“林探花府五进院舍,原有房屋81间,现存58间,建筑风格南北兼容,雕梁、画柱、砖雕、木雕、彩绘清晰可见,是皖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古建筑群。” 林庄村村民张忠良介绍。
林探花府1986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忠良自1988年成为林探花府管理员以来,便负责管理府内日常事务。
“坚守35年,不仅是为了保护文物古迹,也是为了让蕴含历史文脉的乡风乡俗传承下去。”张忠良表示,凭借着对历史文物的热爱,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林探花府的安全。在当好管理员的同时,他还不断加强相关历史知识学习,协助其他工作人员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向他们介绍林探花府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保护好本土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子孙。近年来,宿州市文物部门聘请省考古所古建筑室的专家,为探花府制定了整体保护维修方案,陆续维修了正厅、花厅、倒座和后厢房等房屋。林庄村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维修基金,逐步加大对探花府的维修力度,只为能重现探花府旧时的风采面貌,唤醒其沉睡的基因。
林庄村从“沙土村”到“绿富美”的乡村振兴密码,背后是全体村民在时代洪流中一次次的奋进突围。如今的林庄村,拥有“和美乡村”与“林探花府”两张闪亮名片,村级集体经济性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稳定提高,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村民生活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 文/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赵雪剑 郑宇鑫 图/特约摄影 张从本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紫金”的创新发展之路 04-07
-
2宿州市一季度培育“四上”企业149户 04-07
-
3宿州市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04-04
-
4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03-20
-
5国内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宿落成 03-17
-
61-2月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13155户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