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育“芯片” 西瓜美又甜
西瓜空中长,内有彩虹瓤。日前,走进砀山县程庄镇百思农农业科技示范园,见识了别样的“甜蜜”风景。示范园负责人魏瑾瑾从藤蔓中托起一颗金灿灿的“小黄人”西瓜,高兴地说:“别看这瓜只有两个拳头大,地头批发价就要50元,进入大商超售价不低于120元。”
砀山县是皖北最大的西瓜集中产区、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程庄镇是该县西瓜核心产区,全镇半数以上农户从事西瓜产业。近年来,该镇在科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开展立体栽培、科技育种,用基因编辑技术重构传统西瓜产业,现已形成繁种、育苗、种植、分拣、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从弯腰种到站着种
“传统西瓜的藤蔓顺地长,农民弯腰种植,十分辛苦。采用吊蔓种植后,农民挺直身子种西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因为采光均匀、透气性好,大大提升了瓜的品质。”魏瑾瑾告诉笔者。
为掌握西瓜育苗技术,这位95后“新农人”曾远赴山东当了一年学徒,学成回乡后,与父亲一起创办了百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潜心研究西瓜新品种和新技术。公司探索立体栽培、人工授粉、南瓜根基嫁接等新技术,自繁自育出空中生长的吊蔓西瓜新品种,颠覆了弯腰种瓜的千年传统。
为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针对育苗、嫁接、打杈、防治病虫害以及采摘等各个环节对种植户进行免费指导。
从农产品到“艺术品”
“来,尝尝我们培育的新品种‘彩虹瓜’。”魏瑾瑾说着剖开一个西瓜,里面的彩虹瓤十分亮眼。“让西瓜好吃又好看,从农产品变为艺术品,这是我们近年来的新理念。”魏瑾瑾说,这种瓜特别受年轻消费群体欢迎,大商超每年都要提前下订单。
“你瞧,每朵花下面都挂一个牌,上面写着授粉日期。按照授粉日期可以推算成熟日期,确保精细化管理。”在农民尉军团的西瓜大棚里,他一边打杈掐头一边向笔者介绍。为达到大商超对礼品瓜的品质要求,他用豆子和芝麻作底肥,平时则采用滴灌方式施用水溶肥,每棚瓜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从“小众化”到“平民价”
走进宽敞明亮的西瓜育苗大棚,只见足球场大的“苗床”上,铺满了绿油油的西瓜苗,工人们穿梭其间,聚精会神地掐芯、标记、补水。
这些生长在营养钵里的西瓜苗由南瓜种和亲本西瓜种嫁接而成。苗床不接地,不仅通风透气,还避免感染细菌,品质更有保证。
“在打造种苗基地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种子库,轻易不让外人参观的。”魏瑾瑾表情神秘地说。打开恒温恒湿的种子库,映入眼帘的是一袋袋密封的西瓜亲本材料。示范园的技术人员利用亲本材料进行基因重组,可以选育出不同外观、口感、香型的新品种。近年来,他们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抗病性强、糖度高的黄皮西瓜,选育出果肉呈琥珀色、糖度高于普通西瓜且耐储运的“小黄人”西瓜,迅速风靡市场。
“2025年,我们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显教授团队深度合作,力求将礼品瓜的产量做上来,价格降下去,让好瓜人人吃得起。”魏瑾瑾说。传统育种需8年至10年,该专家团队采用分子标记育种、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实现品质和产量双提升,带动全县西瓜产业提档升级。
“将来我们还要种出‘私人定制’精品瓜,把实验室的基因图谱化作百姓果盘里的甘甜滋味。”魏瑾瑾信心满满。■ 何雪峰 李艳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市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稳步推进 04-03
-
2国内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宿落成 03-17
-
31-2月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13155户 03-14
-
4宿州市多渠道拓岗位促就业 03-13
-
5
-
6杨军接待信访群众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