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故园
在记忆的长河中,我的童年如一首优美的田园诗,画面永远定格在皖北平原,原宿县地区的支河公社城后村。那是我灵魂深处的故园。
我家五世同堂,家门口一棵几百年的老槐树静静伫立,像一位古老的智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家族的兴旺。老槐树粗壮的树干、皲裂的树皮,镌刻着历史的纹路,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诉说往昔的故事。
家门口的南北小巷口,老人们称之为“当院”,这简单而质朴的名字,承载着村民们的欢笑与日常。我的爷爷奶奶读过私塾,满是褶皱的脸上透着儒雅与慈祥。昏黄的煤油灯光下,爷爷常给我们讲述书中的故事,声音涓涓细流般淌入我们的心间,带着岁月的沉淀。奶奶则在一旁微笑着,目光里满是对晚辈的慈爱。父母亲是勤劳持家的典范,每天,父亲迎着晨曦出门下地劳作,母亲则屋内屋外忙碌,她的双手粗糙关节变形,却一天到晚忙碌不停,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孩子们学习成长,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进步。
那时候,邻里之间也是和睦融洽的,互帮互助,哪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质朴的乡村情谊,纯净如清泉。
虽然我早已离开那片土地,但童年的记忆永不褪色。五世同堂的欢乐、老槐树的荫庇、爷爷奶奶的教诲、父母的辛勤付出,都化作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它让我在这纷扰的世界里,始终坚守着一份纯真与善良。我对那片土地充满无尽的思念与感恩。
■ 李良臣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市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历史最好水平 03-26
-
2国内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宿落成 03-17
-
31-2月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13155户 03-14
-
4宿州市多渠道拓岗位促就业 03-13
-
5
-
6杨军接待信访群众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