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拂晓新闻网  > 综合  > 埇桥  > 正文
埇桥区实施石质荒山改造延伸绿色产业链——

逐“绿”而行 向“绿”而兴

2025-03-17 11:26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仲春时节,漫步埇桥区,目之所及,绿意盎然。一排排新栽的树苗迎风挺立,一片片林海郁郁葱葱,昔日的石质山披上了绿装,曾经的沟壑纵横变成了绿洲。近年来,埇桥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长制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在环境保护、板材产业、石质荒山改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增绿护绿 筑牢生态屏障

“以前这里是一片石头山,风一吹,尘土飞扬。现在好了,种上了树,环境变美了,空气也清新了。”站在夹沟镇七里村巴山的山坡上,村民李大爷指着眼前的一片树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埇桥区支河镇南部绿化。

李大爷的喜悦源于埇桥区近年来持续开展的植树造林行动。自2023年以来,全区深入实施“五大森林”行动,完成人工造林11970亩,其中石质山绿化703亩,封山育林12000亩,退化林修复5000亩,森林抚育15000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长度220公里,构建起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空气质量。

“我们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重点推进石质山绿化、村庄绿化等工程,着力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生态网络。”埇桥区林业发展中心造林经营股股长赵红介绍,他们还积极探索“互联网+义务植树”新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形成了全民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点绿成金 赋能板材产业

埇桥区是全国重要的杨木生产基地,杨木加工产业历史悠久。近年来,埇桥区依托丰富的杨木资源,大力发展板材产业,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财富”。

闼闼家居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

晨曦中的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

“我们公司生产的环保板材,远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在安徽隆东家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该公司总经理李文帝介绍说,得益于埇桥区优质的林木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去年产值达到9000万元。

为推动板材产业转型升级,埇桥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构建起从杨树种植、板材加工到家具生产、智能家居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就业超1.5万人。

目前,埇桥区建成的国家级绿色家居产业园已集聚TATA木门、统达集团等200家产业链企业,其中规上企业98家,形成“基础板材—定制家具—智能家居”三级跃升的产业格局。园区企业累计打造105个认证品牌,包括6个安徽省著名商标和1个中国驰名商标,通过绿色智造与品牌建设双轮驱动,实现了从传统林木加工向现代家居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

绿富同兴 释放经济价值

植树造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位于埇桥区夹沟镇的大青山家庭农场,场主张道理正在杏林里查看杏树生长情况,虽然忙得满头大汗,但脸上始终流露着幸福的笑容。

“这棵树树龄是7~8年,一棵树能结1百斤左右杏子,这山上有600棵杏树。”他指着身边的杏树说道,“丰收时,客商每天上门收购,每斤1.2元,去年光杏子就卖到7万元。”

张道理承包荒山170亩,山上除了栽植松树、侧柏外还栽种了杏、石榴、板栗、核桃、木瓜等山杂果树,每年收入20万元以上。

夹沟镇像张道理一样主要从事山杂果生产的林农有上百家。埇桥区积极探索“林长制+乡村振兴”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农民发展林果、林药、林菌等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埇桥区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郑成武表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让埇桥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从“荒山秃岭”到绿树成荫,从传统农业到绿色产业,埇桥区用实践证明,植树造林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埇桥区必将绘就一幅更加壮美的绿色画卷,谱写一曲更加动人的绿色华章。■文/通讯员 张欣欣 侯磊 图/通讯员 侯磊 特约摄影 丁辉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