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如光 温暖人间
从乡村学校的讲台到公益慈善的舞台,近20年步履不停,她以“阳光天使”之名,将温暖与希望送到困境儿童和弱势群体心中。她的故事,既是乡村教师的育人篇章,更是公益追光者的执着之路。她就是刚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许春华。
许春华在为困境儿童试穿爱心人士捐赠的鞋子。 刘淑静 摄
“12”到“6687”的背后
“2008年秋季,我资助了12个孩子。正是那段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说起自己的公益之路,许春华记忆犹新。
那一年,许春华被调到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任教导主任。秋季开学时,她发现有12个孩子没有如期到校,便挨个进行家访。这些孩子有的是孤儿,有的家里有重症病人,经济条件很困难。为了让孩子顺利入学,许春华拿出自己的积蓄,帮他们缴了杂费。
“老师爱学生,就像父母爱儿女一样。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难,我觉得是应该的。”许春华说。从此以后,她利用周末和假期走访调研困境儿童的家庭情况。每次走访回来,她都连夜整理资料,筛选出需要资助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将困境儿童信息传播出去,开展不同形式的结对助学。
省吃俭用逐渐成了许春华的生活习惯。她把省下来的工资作为助学备用金,一旦资金断接或者暂时找不到资助人便及时补上,而且从来不告诉受助孩子真相。
从小学、初中、高中持续资助困境孩子直至他们考上大学,这是一个漫长的爱心工程,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于是,2014年,许春华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宿州阳光天使公益助学中心”(2022年9月更名为宿州阳光天使公益慈善发展中心),并于2015年分别在四县一区设立了工作站。她携手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腾讯公益、壹基金等,设计了“温暖宿州娃”项目,为困境儿童募集冬季温暖包2972个,价值108.4780万元;设计了雏鹰飞翔计划项目,为6687名寒门学子筹得助学款1198.96万元。受助学生李婉云成为中科大的博士,蒋旭考上了北京大学,郑毅考取中央美院,赵寒香考入华东政法大学,朱海霞考进安徽师范大学……
跨越血缘的母爱
“虽然我的亲妈不在了,但是您对我的关爱,就像妈妈对女儿一样,我能喊您‘妈妈’吗?”“许妈妈,我考上研究生了!谢谢您一直鼓励我!”“许妈妈,我要结婚了,您一定要来参加我的婚礼啊,是您给了我家一样的温暖”……在许春华的手机里,保存着“女儿们”发来的微信。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妈妈”的称呼里饱含着最柔软的情意,也是她关爱困境女童得到的回应。
十多年来,许春华先后收留、收养了5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儿,给了她们家一般的温暖,让她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如今,已有4个女儿大学毕业并成家立业。
“和女婿们第一次见面时,我就提出了一个重要要求:不管我的女儿犯了什么错误,都不允许家暴。如果你们真的不能在一起生活了,就把女儿送回来,我来教育。女儿们觉得自己有了靠山,生活更踏实了,我也就放心了。”许春华对记者说。
现在和许春华一起生活的小女儿,是她在2010年春节“接孤儿回家过年”活动中带回来的。当时,孩子清澈的眼神和残缺的小手触动了许春华的心。冬去春来十五载,这个孤残女孩已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2018年、2019年连续被评为埇桥区和宿州市“十佳美德少年”,2024年在安徽省速度轮滑锦标赛、全国速度轮滑公开赛中分获冠、亚军。
2018年冬天,在开展“温暖宿州娃”项目时,许春华遇到了小晴(化名)。当时,许春华要给小晴穿上新棉袄,可她总不愿意。问及原因,孩子说:“我要等见了爸爸再穿,穿给爸爸看。”通过孩子班主任,许春华了解到,原来在小晴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服刑了,她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在征得奶奶同意并找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后,许春华陪着小晴和奶奶一起去看望了小晴爸爸。此后,小晴就一直喊许春华“妈妈”。
许春华还像妈妈一样陪伴19名心灵遭受不同创伤的女孩,想方设法为她们营造温馨的家园,教给她们做人的道理,鼓励她们完成学业。
公益路上的灯塔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很多人都做一点。”这是许春华常说的一句话。她相信:点点微光,可以汇聚成爱的星河,成为温暖社会的力量。
自2008年至今,许春华把每一个能和家人共度的周末、寒暑假都奉献给了公益事业。那些被她温暖过的时光,早已化作星辰大海,在无数人心中生长出向善的力量。
在许春华的带动下,很多受过资助的孩子也开始回馈社会。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就读的孙小双,多次参加学校的“助学暖情”志愿服务活动;黄山学院的谭子俊,加入了学校的计算机爱好者协会,义务帮助同学维修电脑;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的薄澳波,在校内累计志愿服务近100个小时;还有李梦雪,大学毕业后就跟着许春华一起做公益,并在疫情期间为社区捐赠物资;还有孙光旭、黄博文、陈茂森等等,他们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没有许春华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她一直是我向善前行的榜样。”在安徽农业大学就读的赵一涵说出了受助学子的心声。
2016年3月8日,许春华发起成立了宿州市巾帼志愿服务队,带领队员们为农村老人包饺子、帮社区居民补衣服、陪留守儿童参观博物馆等。
如今,宿州市巾帼志愿服务队已拥有10个分队,每个分队都有一名队长、2名副队长和若干名志愿者。各队根据业务范围,在法律宣传、心理救援、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文化建设、健康咨询、关爱帮扶、环境保护、公益红娘、艺术团表演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仅2024年,就开展了812场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 王云
采访札记:17年来,许春华坚守初心、执着前行,从一个人做公益,发展到带动很多人做公益。她的经历,是一个追光者逐渐成为光的感人故事。
泰戈尔在《用生命影响生命》中写道:“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黑暗。”而投身公益事业,便是一场炽热的奔赴。在这条路上,有人以爱为光,照亮了他人前行的方向。
公益的温度,是可以相互感染的,一点光的背后,也许藏着一大片阳光。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用行动丈量生命的价值,用爱心传递社会的温暖,成为照亮别人的那一束光。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市多渠道拓岗位促就业 03-13
-
2宿州“强工兴产”2025版“路线图”出炉 03-10
-
3市直机关干部职工义务植树 03-08
-
4杨军在埇桥区调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03-07
-
5新质生产力“加持” 农业智慧又高效 03-07
-
6宿州市2150万元冬春救助资金发放到位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