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城里的灯光

2025-03-12 17:49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奶奶是83岁那年进城和我爸妈住在一起的。

奶奶在乡下也没啥家当,装粮食的老柜子,城里用不上,有组合柜;大铁锅,用不上,有电饭锅、高压锅、炖锅;雕花老床,也用不上,有爸妈准备好的席梦思。一口泛着古铜一般光芒的陶缸,那是泡菜坛子,里面盛着1983年的泡菜“母水”,我爸爱吃泡菜,他凑近奶奶身前柔声说:“妈,这个用得上,带到城里去吧。”奶奶顿时眉开眼笑。

对了,还有一把老镰刀,奶奶也带上了,果真,奶奶在城里用上了。爸妈住的楼房下面,有一个小花圃,花圃四周绿草茵茵,奶奶看见后,幽深的双眸突然放光,她上楼拿来镰刀开始割草,动作如在乡下一样麻利。奶奶一辈子就是一个勤劳的人,匍匐在土里求食。爷爷生前跟我回忆说,娶你奶奶那天,本来准备了轿子,村里几个壮汉当天也吃了饱饭,抬着大花轿去接亲,但奶奶一把推开轿子,自己徒步20多里来到了爷爷家。

话说那天我奶奶用镰刀飞快地割草,很快码了一大堆,正好被下楼的我爸看见,爸大惊,喊:“妈,您割草干啥?”奶奶抬腰回答:“草嫩,拿来喂牛嘛。”爸回答:“城里哪有啥牛,您以为还要耕田啊。”奶奶问:“你们不是要喝牛奶嘛,要不送到牛奶场去,喂奶牛。”爸说:“牛奶场有专门的牛饲料,用不上。”后来,奶奶割的那一堆青草,被环卫工拖走。我爸轻微地责怪奶奶:“妈,您看,这倒给人家添麻烦了。”奶奶叹了一口气,老丝瓜一样的小脑袋耷拉着,她感到自己来城里后,十八般武艺都派不上用场了。

奶奶来城里才3个月,俨如缺水的植物,整个身子萎缩下来。我爸是个孝子,就常带上她走大街串小巷,城里小吃摊上的美食,奶奶差不多都吃过了。当然,每一次,奶奶都客客气气地推托着,但推托间,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已端到了面前;推托间,一碗香喷喷的芝麻汤圆已递到了手上;推托间,一块滴油的麻糕已喂到了嘴边。

因为爸爸的孝顺,奶奶核桃般的老脸笑成了春风中的桃花。老家人来看望奶奶,问她:“老人家,您在城里过得到底好不好?”老奶奶怔了怔说:“这下,我可以去死了。”老家的人一听,大惊失色,以为我爸妈对奶奶不好。奶奶很快跟了话:“我儿子、儿媳妇他们待我太好了呀,该享的福都享了,可以安安心心去死了。”我爸起身,大声说:“妈,您要活100岁,我养您到100岁。”奶奶的嘴一瘪,眼窝子里全是泪。

奶奶晚饭后上床睡觉早,我爸决定改掉她这习惯,于是常带她去夜晚的大街、广场散步。有天晚上,正值小城一个节庆日,我陪同爸搀扶着奶奶去小城广场漫步,四处华灯溢彩,照得小城白昼般耀眼,只见老人家眯缝着眼睛,颤动着小脚走近一根电桩,伸手不住摩挲着,爸惊讶地问:“妈,您干啥?”奶奶嘴里嘀咕着:“哎呀,太亮了,这样不节约电,太可惜了,我想关一些。”爸“扑哧”一声乐了:“妈,这用不着您操心,有专门的单位管着呐。”奶奶仍不甘心,继续按照她的思路嚷嚷:“有人管是好事,但这样到处明晃晃的,肯定要花不少电费,就算是国家给钱,也要给国家节约一点。”

我爸知道,这是奶奶一辈子的节约习惯,看见大街小巷亮起这么多盏灯,她心疼到骨子里去了,这个问题奶奶以前就跟我爸提起过,我爸当时没当一回事。这一次,她终于忍不住了,要去找开关。

之前奶奶住在乡下老屋时,一个人在夜里也舍不得开灯,闭上眼睛慢慢入睡,天还没亮就摸索着起床,也舍不得开灯,凭她多年对老屋四周的熟悉,她甚至闭着眼睛也可以走路,找到她熟悉的镰刀、篾刀、锄头、石磨……

我爸对奶奶耐心解释,城里这些灯光,不仅仅是节约电费的问题,不仅仅是照亮行人的路,还是一个城市的美化、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它还能给城市带来富裕。

从此,奶奶不再为城里的华灯绽放吭声,她常常趴在阳台上望着城市灯火,灯火也在她浑浊的眼睛里闪动。

奶奶90岁那年的春天,在城里的床上安静睡去,再没醒来。3天后的凌晨四点,灵柩启程回乡下安葬,灵车沿着小城一周缓缓行驶,城里的灯,照着她善良的灵魂,闪闪发光……

■ 李晨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