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天长地久,有几回细水长流
看到消息,歌手方大同因病去世,年仅41岁。我一时间难以平静。他的歌虽未陪伴我整个青春,却在我的青春里多次响起过。如今,仍处于青年阶段的我,那一轮太阳还在轰轰烈烈地往最高的穹庐处攀登,怎么在来时的路上,已经有一段风景永远消失?罹患恶疾、英年早逝,在这两个词语的反衬下,“爱自己”这三个字无比醒目地突显出来。
曾经,我以为身体是一座潜力无穷的宝藏,不管怎样压榨,休养一段时间,总能恢复过来。读大学时,入睡时间从晚上十一点推到零点,再推迟到凌晨一点半。心里总想着,第二天多喝点咖啡,依然会精神奕奕,于是一次次试探,一次次得寸进尺。工作后,周末无休、通宵熬夜、喝酒应酬轮番上场,打得我落花流水。灵魂再是“当局者迷”,也清楚地感受到身体不堪重负的信号。
精力真的能像息壤一样用之不竭吗?如果一切都有上限,用一点就少一点,那么年轻时就把余额透支光,老了之后用什么?会不会清零的那一刻,就是我的灵魂与身体的租约解除之时?
晚上吹头发时,忽然看到几根白发躲在黑发里偷偷瞅着我。十年前,我会觉得染一头银发很帅很时髦,现在,白色成了不怀好意的不速之客——年轮还没有给它报幕,怎么就提前登场了?还没到它为身体衰老拉开序幕的时候啊!想起王维的《叹白发》:“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人世匆匆,皆是过客,我还能待上多久?不知道。但庆幸还有好年华在,我也还有太多的东西想要知晓。比如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怎样波撼岳阳城,比如让韩愈吓得“乃作遗书,发狂恸哭”的华山是何等险峻,比如让李白以为从天上而来的黄河有多壮阔……
咦,自己竟攒下了这么多“未完成”的心愿。那我之前在做什么?哦,在等。想等退休了,再用一双并不利索的腿脚去奔赴祖国的大好河山,为脑海里一页页的便利贴挨个打上勾。于是,从燕子斜等到了梅花斜,从陌上花开等到了寒江独钓,未来,还要再等无数个日升月落,寒来暑往。可是,心愿并不会为我驻足停留。莫高窟的壁画不断被氧化,月牙泉难以维持粼粼的波光,九寨沟被地震摧残得伤痕累累……“还没好好地感受/雪花绽放的气候”,有些地方的冬天已经不下雪了。当我终于能背上行囊时,有多少心愿会像古莲子一般,早已无法发芽,只能成为某种纪念,封存在回忆的博物馆里?
有人曾问,究竟是怎样的远大前程,值得我们把四季都错过?有一句回答是:“我没有获得四季,也没有赢得远大前程。”当人对雨后的泥土、天际的彩虹和晨光里的鸟鸣都变得迟钝,只对闹钟保持居高不下的敏感,算不算是对身体的背叛?日复一日,我们忙得天昏地暗,可在回首时,总是隐隐有种一事无成的荒诞感。在名字散成一缕袅袅云烟前,我们为它打包了哪些能带走的行李?风吹来时,它真的会露出心满意足、无怨无尤的微笑吗?
求学时,试卷中会出现这些作文题:慢慢走,欣赏啊;过程比结果重要;低头走路,抬头看路……可惜,踏入社会后,我记住的是如何一语双关、点到即止和言有尽而意无穷,却忘了我曾经是如何言之凿凿地论述人要满怀热忱地活在当下,并在物欲横流中守护灵魂的丰腴、清醒、诗意和自由。
方大同曾翻唱《红豆》:“可能从此以后/学会珍惜/天长和地久。”在《特别的人》里,他又唱道:“今后的岁月/让我们一起了解/多少天长地久/有几回细水长流。”如今,物是人非,再听这两首歌,思绪开始翻飞在另一个维度。往后余生,我不仅要去珍惜,更要趁早地拥有天长地久;不仅要让年少时的书生意气细水长流下去,更要让大水漫灌的生命也细水长流下去。
了无遗憾,享乎天命。
■ 仇士鹏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市委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举行 03-12
-
2宿州“强工兴产”2025版“路线图”出炉 03-10
-
3市直机关干部职工义务植树 03-08
-
4杨军在埇桥区调研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03-07
-
5新质生产力“加持” 农业智慧又高效 03-07
-
6宿州市2150万元冬春救助资金发放到位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