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拂晓新闻网  > 综合  > 灵璧  > 正文

筑牢文化根基 凝聚奋进力量

——灵璧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5-03-11 17:15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杨雪

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镜头聚焦基层,笔触对准群众,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让时代的旋律凝聚起奋进的力量;志愿服务传温情,邻里和谐乐融融,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向上向善的风尚……

2024年,灵璧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担当作为,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主流舆论强劲有力、文明创建深化拓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意识形态向上向好,为推进灵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培根铸魂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去年以来,灵璧县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开展500余场“举旗帜·送理论”宣讲活动,乡村大喇叭常态化播放1900余期。

聚焦基层宣讲,建立县级宣讲人才库。依托灵璧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灵璧清风两个省级理论宣讲示范基地,十大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宣讲,受众5万余人次。以尤传化为代表的一些“土”专家、“田”秀才,将“讲、演、唱”相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思政方向,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开展“奋进新征程做好接班人”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开展全县小学生故事会、中学生演讲会现场评审活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932场、戏曲进乡村240场次、科普宣传130余次、为农家书屋配送图书约1.8万册,健康义诊200场次。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120余次,受众3.5万余人次。

凝心聚力 主流舆论向上向好

纵挥凌云笔,抒写新时代。主流的声音从不缺席,时代的好声音愈加嘹亮。全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灵璧声音愈发清晰响亮。

积极引导媒体正面、客观报道,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32场。围绕中心工作,开办专栏16个,以“灵璧发布”等县内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充分挖掘报道灵璧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情怀、好人好事等,制作推出专题55期。积极对接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充分展现魅力灵璧新发展,在中央及省级主要媒体平台刊播稿件5113余篇。其中,《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新安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灵璧县农民歌手李桂芹;新华网、凤凰网、人民网、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灵璧县轴承产业、食用菌产业、农文旅电融合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电商联盟。创新打造“三坚持一助力”,即坚持联盟带动、坚持平台思维、坚持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电商发展模式,组建了一支以“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返乡创业青年+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主体的电商队伍,全县318村(社区),基本实现村村有直播。组建“村播电商联盟”,50余家单位及个人实现抱团取暖,完善产供销体系。

立德树人 文明新风见言见行

行走在灵璧街头巷尾,口袋公园风景如画,社区环境干净整洁,志愿服务热火朝天……在灵璧,文明细节随处可见,暖心温情时时可感。

持续抓好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提升,成功获评“第六届安徽省文明城市”。坚持把移风易俗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出台《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灵璧县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等文件。为丰富少年儿童文化生活,全县2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吸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五老人员、志愿者等专兼职教师314名,开设各类活动项目266个,辐射农村未成年人近4万人。印发《灵璧县道德模范和“灵璧好人”管理服务暂行办法》,建立灵璧县各级“好人”信息库并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召开了全县“好人”和道德模范座谈会,不断推动典型选树工作向前发展。评选出“灵璧好人”13组14例,1人当选“安徽好人”,3人当选“宿州好人”。组织各级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4199场次,志愿者参加10万余人次,受众人数100多万人。全面推广“传化讲堂”,培育“兰亭大讲堂”“磬乡小舞台”“民心舞台”等具有灵璧特色的实践品牌,推动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更聚人气、接地气、提士气。

文化惠民走基层,公益巡演进乡村。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613场、戏曲进乡村114场、“送戏进万村”活动301场次。建成301个数字农家书屋,并配送图书3.6万册。举办下楼梨花节等品牌活动,打响虞姬芍药节、高楼采大蒜技能竞赛等文旅活动品牌,实现文旅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周本祥获评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6人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确定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7人。由740余支文艺队伍自编、自演、自办的文化活动遍地开花,逐步实现了“一村一品”群众文化建设。■ 记者 杨雪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