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拂晓新闻网  > 综合  > 灵璧  > 正文

党建赋能,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2025-03-11 17:15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通讯员 邓朋 记者 杨雪)近年来,灵璧县聚焦民生需求、强化减负赋能,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模式,不断探索村级自治议事协商形式,基层涌现出“积分超市”“小张说事”“三五”工作法等村级治理好方式、好方法。通过凝聚自治、法治、德治等多元力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说到群众心里的“小张说事”

“以‘拉家常’的方式,耐心讲解政策,说的都是我们关心的事,反映的问题,村组干部在第一时间现场解决。”杨疃镇邱庙村小胡庄村民胡西说道,“村党总支书记张慧琳在工作之余,走村串户宣讲政策、评理说事、处理纠纷,搭建了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在这里能知道很多政策,有什么问题也能问。我反映的鱼市下水道积水问题,村里第一时间就给我们解决了。”

针对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获取政策信息难的实际,邱庙村借助“小张说事”平台,以口语化、乡土话的表达方式,讲政策、说道理,化解邻里纠纷,调处家长里短的烦心事。充满“乡土味”的“小张说事”与群众“心贴心”沟通,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办好民生“大事”,给群众带来了方便和实惠,成为邱庙村听民声、解民忧、聚民心的窗口。

做到群众心里的“积分超市”

大路镇苏宅村建起了积分超市,实行积分管理制度。在超市里,牙膏、牙刷、卫生纸、垃圾桶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超市商品货架上标的不是价格,而是5分、10分、20分、30分不等的积分标签,凡是参加村里卫生整治、公益性事业、文化活动的志愿者都能获得积分。所谓的“积分制”,就是面向全体村民,根据村里事务,分别设置带头履行义务、带头落实政策、带头参加义务劳动、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带头争做道德模范、带头争当为民先锋多个大项、若干个小项,每个小项都设定分数。

大路镇苏宅村村民蒋怀芹说:“我是主动加入村里环境整治的志愿者,村里设置的奖励积分,鼓励大家共同维护村里工作。”苏宅村推行的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通过正向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在乡村建设、乡村文明实践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乡村治理的创新力和农村环境的吸引力。

讲到群众心里的“六尺巷”故事

走进黄湾镇砂坝村,宽敞笔直的村道直通农家,绿树掩映的村庄空气清新,错落有致的小院整洁舒适……这是砂坝村“六尺巷”带动乡村治理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借鉴“一纸家书打开三尺心结”的礼让典故,弘扬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的精神,让“谦和礼让”如春风化雨般启迪该村村民。

砂坝村建起集信访、调解为一体的基层治理工作站,以原始土墙茅草屋的模式建造并设立“社会”“邻里”“家庭”3个“六尺巷调解室”,室内陈列着过去的家庭物品,通过“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抚今追昔,调处矛盾纷争,倡导团结友爱,共同和睦相处。

砂坝村委会副主任郑酉康介绍说:“我们以‘三五’工作法解决村内群众纠纷,每月的月初五号左右排查村内群众的矛盾点,月中十五号集中化解排查出的矛盾,月末二十五号左右集中对矛盾点进行销号处理。”砂坝村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坚持矛盾月初排查、月中调解、月末销号,以微小工作化解矛盾纠纷,使邻里更加和谐,家庭更加和睦。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