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留余基业长
乙巳蛇年正月初六上午,我来到符离集,走进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公司坐落在符离集南头,老206国道路西,一座双层翘角门楼,威武雄壮地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门旁两尊石狮子相视而卧,仿佛齰唇低语,商量着新一年的职事方略。
物质文明建设让国人的日子富足起来,刘老二烧鸡几乎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但是,真正走近刘老二,即刘金华董事长,还是第一次。
刘金华是符离集烧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满头银发,一米八的个头,身材微微发福,戴个眼镜,文质彬彬,和蔼可亲,散发着儒雅的气息,咋也看不出,他是一个商海弄潮的圣手。
我们坐下来轻松地闲聊起来。当我知道刘金华还在老年大学学习古典诗词时,很是诧异。老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事业如此成功的他已经年过七旬,怎么还费心劳神学习这门古老的文学艺术形式呢?刘金华见我满脸疑云,解释道:符离集烧鸡做了两千多年,要传承下去,继续造福人民,必须用文化托底。他学诗词,就是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个符离集烧鸡文化的开拓者和传承者。老年大学的诗词课,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他从没有落下一堂。不仅如此,他还多次邀请全省各地的诗词界名家来宿州采风,收集相关诗词赋曲两百多首……
刘金华在深情地说着,我在悉心地倾听着,同时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据悉,刘金华正在筹建一个符离集烧鸡文化园,以全面展示烧鸡文化。园中一角打算建个碑林,把所有描写符离集烧鸡的好诗好词好赋,刻在碑上,供游人观览。他说,现在是景点,几百年后就是历史。我惊异于他的站位和高度,不禁问道:您这么大劲头从哪来的?他爽朗地笑了,说:我这个人,一生爱学习,每天空暇时间几乎都是书不离手。活到老就要学到老,与时俱进,不然,就和社会脱节了……
果然,胸襟和格局决定人生高度,树高千丈,功归其根,儒商总会有更长远的眼光。正是因为有文化做根基,刘金华才能把一个家庭手工作坊迅速发展成产业化龙头企业,安置了两百多人在家门口就业。正是因为坚持用文化修身,他才让自己愈来愈优秀,成为省级劳动模范和优秀民营企业家。
刘金华很健谈,我们对面而坐,相谈甚欢。聊到春节,他向我展示了自己撰写的一副对联:一生守正保财丁兴旺,万事留余求基业绵长。横批:家风传承。细细体味,深感哲理丰厚,大有深意。对于我的赞叹,他慷慨激昂地说:“一个人,只有守规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企业,只有坚守正道,才能发展,才能强大。”他讲了个小故事解释“守正”的道理:“早些年,有位王姓老板,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三年超过刘老二。我当时笑怼他:你一辈子也超不过我。”“你知道为什么吗?”刘金华向我发问,我轻轻地摇摇头。他接着说:“那位王姓老板教我,招员工有个窍门,试用期快结束时就撵走,不用付工资,这样能省一笔钱。”说着说着,刘金华就有点激动,愤然道:“这哪是搞经营?这是没有道德,是坑人!”
“道不立,事不成”,深谙此理的刘金华喝了口水,继续与我聊那副对联,聊“留余”的重要性。他认为,万事忌满,只有遇事留有余地,才能屹立不倒。个人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很多个人、企业,挣了几个钱就膨胀起来,盲目投资新项目,结果一败涂地,其原因就是不懂留余。”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像一记重锤,敲击、震撼着我的心灵。是的,守正就是强基筑根,培元固本,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本和源、根和魂。“留余”是中庸之道,一条道走中间,不偏不倚,左右都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基于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刘金华要把“做人守规矩,做事留余地”的家风传给子孙后代,让他们脚下少一些坎坷,让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永远屹立在符离集这片土地上,造福人民。
告别刘金华,走出公司,我眼前浮现的依然是他那温文尔雅的长者风范,耳畔回响着的依然是他铿锵有力的话语。“一生守正”“万事留余”,这两个词让我感慨万端,有这个人生信条在,相信他和他的企业定能踏浪撑篙,远行万里。
■ 张丽华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杨军调研校园安全工作 03-05
-
2市委常委会研究经济运行专题会议召开 02-26
-
3
-
4宿州市精准帮扶提升就业创业效力 02-25
-
5宿州市获1754万元省级水利补助资金 02-25
-
6宿州市去年确认见义勇为行为15件21人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