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拂晓新闻网  > 综合  > 泗县  > 正文

科技助力 春耕跑出“加速度”

2025-03-05 16:51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

眼下正值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的关键期,从精细播种到高效灌溉,从科学施肥到智能化田间管理,在泗县,各类新技术、新设备赋能农业生产,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

高标准农田智能气象观测仪。

在大庄镇朝阳村,伴随着旋翼的轰鸣声,无人机缓缓升空,沿着麦田低空飞行,所到之处水雾弥散。空旷的田野里,种粮大户郭家先在遥控器上动动手指,不到几分钟,眼前的一块麦田就完成了化学除草喷洒作业。

“通过操作无人机,我一个人就能给100多亩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作业,整个过程还不到两个小时。这要是放在以前,可没有这样高的效率。”种粮大户郭家先享受“指尖上”的春耕,源于泗县组建起来的无人机飞防作业服务网络。去年,植保无人机升级换代,容量从原来的30升升级到60升左右。这种大容量、升级版的植保无人机不仅有精准喷洒、高浓度雾化、高效省时、增产增质等优点,同时,飞行路线也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

农机人员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

泗县是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约175万亩。当地农业部门专门组建了100多个专业化服务组织,利用更新换代后的600多台植保无人机,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帮助种粮户做好喷肥、喷药管理,为夺取午季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无人机开展智慧作业以外,在屏山镇屏山村高标准农田的田埂间,各类传感器、自动监控系统等高科技设备,正在实时监控农田状况,将土壤、虫情信息反馈给系统,便于管理人员进行作业安排。田间安装的智能灌溉系统更是发挥了大作用,种植户用手机就能远程操控喷灌设备,精准控制水量,让冬小麦喝饱水、喝好水,助力冬小麦在返青期顺利生长。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地,在泗县,越来越多的人尝到科技给农业发展带来的甜头。西红柿种植大户蔡益众就是万千受益群体中的一员。

长沟镇汴河村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村”,靠着种植西红柿、黄瓜、香瓜等各类蔬果,年产值突破亿元。如今的汴河村蔬菜产业园种植面积已超过6000亩,拥有温室大棚1000多座。

“按照西红柿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元素,在这个系统上设置参数后,水肥就通过铺设在地上的三根管道,精准定量地滴灌到西红柿的根部。如果大棚内温度过高的话,它还会通过自动喷水的方式来调节,完全不用担心棚内温度忽高忽低和水肥不均的问题。”谈及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气象环境监测仪,西红柿种植大户蔡益众感慨地说,有了智能化系统,我们改变了过去靠经验、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

数字温控、智能雾化、水肥一体等物联网管理技术的应用让西红柿的种植变得更科学、更高效,品质和产量都实现了提升。采摘期一到,蔡益众和当地的农户们则靠着棚内的有轨电车,轻松将采摘下的满筐西红柿运送到货运集中点,省时又省力。

新科技不仅用在田地里,也用在育种技术上。在泗县数字农业产业园,3600平方米的智能化单栋温室大棚内,自动播种机、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和数字化温湿度调控系统有序运转,工作人员正进行摆盘、移苗等标准化作业。

现在正是西瓜育苗期,泗县数字农业产业园里的育苗基地进入生产高峰。“由于使用了水肥一体化管网等高效设备,这些西瓜苗长势好、抗病性强,销售辐射范围广。”据泗县数字农业产业园的负责人介绍,通过智能化、标准化育苗模式,基地可实现年产种苗8000万株,辐射泗县当地以及安徽周边地区番茄、草莓、瓜类、叶菜类、薯芋类等作物种植面积5万亩,有效保障蔬菜种苗供应。■ 通讯员 王宝林 吴天元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