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说事,解开基层矛盾“千千结”
在泗县草沟镇草沟村,有一个以村支部书记个人命名的工作室——徐允俊个人调解室。作为一个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枢纽,不管是边地纠纷、邻里矛盾还是各类村务管理中的“堵点”,经过工作室协调总能实现问题最优解。村民们亲切地称呼这位老支书为“老徐”。近年来,“老徐”在群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望,如春风化雨般守护一方和谐幸福,“老徐说事”成为一个响亮的治理品牌。
构筑阵地:“头雁”领航显担当
草沟村作为草沟镇政府所在地,辖区内商铺众多,人口相对密集,社会矛盾相对集中。“草沟村的治理在全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需要一位肯担当、有能力的村支书发挥‘头雁’效应。”草沟镇政法委员周莉表示。
作为一位有25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老支书,徐允俊深谙社情民意、深得群众支持,他带领村内网格员、志愿者、“五老”等力量,活跃在大街小巷、门前户下,搞宣传、送服务、解纠纷。
“不同地方都有适应于本地情况的治理经验,但对于草沟村来说,能有一间矛盾调解工作室,专门处理各类矛盾诉求,既是群众所盼,也有相应基础资源。”徐允俊表示。2014年,徐允俊带领团队正式挂牌成立了调解室。
作用发挥:“老执”解开硬疙瘩
工作室成立十余年间,长期身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线,徐允俊早已成为村民心中的“大老执”,但凡有矛盾事件发生,他总会主动上门“说事”。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徐允俊以德高望重话事人的身份,入情入理、公平公正处理一系列纠纷,其中个人牵头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有60余件,协调解决矛盾40多件。
草沟村蒋姓和张姓两户人家曾因推进“小田并大田”期间地界划分产生矛盾。徐允俊得知此事,及时出面拜访两家人,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进行劝导。两家看到老支书出面,都收敛了情绪,徐允俊讲述了维护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阐明矛盾升级的法律责任,为两家折中处理、互让一步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在一番悉心开导下,两家人握手言和。其他农户得知后,也都放弃争议,矛盾风险得到了有效平息,“小田并大田”也得以顺利推进。
品牌塑造:优化制度传经验
在工作中,徐允俊善于总结,形成一套“深查细访、问需问计、善作善成”的工作思路和“听事实、辨是非、明理法、退让和”的调解经验,同时注重团队建设,建立了工作室值班接待、首问责任、网格作战、多元联调、上下协同等工作制度,将能够消化的矛盾吸附在网格,不能调处的矛盾报告到镇级,联动多部门寻求解决之策。同时,在一线工作过程中积极向身边同志“传经送宝”,以自身影响力、号召力,绘就由村“两委”成员辐射全村党员、“五老”、司法人员、志愿者的网格“同心圆”,让“有事找老徐”变成“有事大家说”,“说事法”由工作室内外走向田间地头、街巷邻里。
草沟镇中心校新校区刚建成时,学校门口的路面过窄,每到上学放学时段都很拥堵,存在安全隐患。徐允俊发现这一问题后,带着几名老党员和后备干部,挨家挨户走访附近居民,了解想法、收集建议,积极联系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说事”,反馈群众诉求、商讨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将学校门前一条宽6米、长500多米的大沟填平并做成硬化地面,解决了近2000名学生和家长的烦心事,也方便了过往的车辆和行人。
“‘老徐说事’不仅是徐允俊个人的经验总结,更是镇域治理不可或缺的金字招牌,要作为一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继续发扬传承。”周莉表示。■ 通讯员 徐宝同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杨军调研校园安全工作 03-05
-
2市委常委会研究经济运行专题会议召开 02-26
-
3
-
4宿州市精准帮扶提升就业创业效力 02-25
-
5宿州市获1754万元省级水利补助资金 02-25
-
6宿州市去年确认见义勇为行为15件21人 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