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拂晓新闻网  > 综合  > 泗县  > 正文

泗县秦氏皮影:光影中的 守护与传承

2025-02-26 17:23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光影看乾坤,方寸万物间。”在泗县草沟镇,有一位“民间艺人”,他用了大半生的岁月在绰绰光影中默默守护着五彩斑斓的皮影梦。

他叫秦德华,是泗县秦氏皮影的第五代传人,自幼在皮影戏中长大,受父辈熏陶,耳濡目染,13岁开始登台演出,至今已有60多年。

日前,笔者来到泗县草沟镇秦桥村,在秦德华老师的工作室内,悬挂着上百件皮影作品:武将盔甲纹路细如发丝,旦角衣袂缀满繁花,麒麟瑞兽须爪分明。

制作泗县秦氏皮影的原料主要是驴皮,一个皮影的制作,需要手艺精湛的匠人历经潮皮、制皮、过稿、雕刻、着色等几十道工序,方能成就谱演春秋的良品。

一方幕布、几盏明灯、数根竹竿,皮影艺人指尖翻飞间,刀光剑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跃然幕上。每逢庙会节庆,皮影戏班走街串巷,四处演出,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上世纪80年代,“秦家班”邀约不断,秦德华跟随父辈,扛着皮影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那时候,一年至少有四五十场演出。逢年过节、赶庙会、红白喜事,都有人请,每一场演出观众都在七八百人以上。”秦德华回忆起小时候跟随父亲学习和演出的场景,感叹这是他一生最难忘的时光,也是“秦家班”最辉煌的时期。

“以前班子齐全,六个人,一个人操纵皮影,两个人说唱,剩下的人演奏乐器。”秦德华感慨道现如今和自己搭档唱皮影戏的人一个个选择离开,另谋出路,能够坚持下来的就剩下他一个人了。

“学皮影制作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还要花费几年的工夫才能学好。时间长、收入低,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秦德华的孙子秦子健说,一人难唱一台戏,民间艺术最赖以生存的便是传承。

“我的技艺是跟着爷爷学的,爷爷经常在我跟前念叨,秦氏皮影可不能在我这里就失传了。”从爷爷手里接过了皮影戏传承的担子,17岁的秦子健每天不仅要刻苦学习幕后演绎,还要精心钻研影偶制作技艺。跟着爷爷去过上海和深圳等地演出后,秦子健梦想着能登上更大的舞台展示皮影。

“要想把皮影技艺传承下去,首先得留得住观众。”秦子健认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适应现代审美,贴近观众需求,在创新中寻找生机。在注重保留传统皮影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秦子健大胆创新,将皮影和身边人、身边事相结合,制作了一批现代影偶形象。

如今,传统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也为泗县皮影戏这一传统艺术提供了生长土壤,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谈及皮影的发展之路,秦子健坚信,只要敢于创新,老皮影也能焕发新生。■ 文/图 本报通讯员 王宝林 吴天元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