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从新春第一会看宿州新打法

2025-02-14 10:30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韩蕊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我市于春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动员全市上下“拉弓满弦”投入工作,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中步步领先。

每年的“新春第一会”,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它就像“风向标”,为全年发展开篇定调。

此次会议聚焦“强工兴产”,释放出追风赶月莫停留、凝心聚力加油干的鲜明信号,锚定发展目标不动摇:力争2025年五大主导产业和五大传统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12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50亿元左右。全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改造率达100%。

如何把精心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会议解读了《“5512”产业工程2025年行动方案》,并提出要积极实施“六大行动”。

实施产业优化升级行动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宿州强。产业优化升级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推动主导产业涌动生机、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机、加快特色集群抢抓契机,锻造产业发展的“钢筋铁骨”。

强化落实《关于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坚持“龙头+配套+基地”,一体推进延链强链补链。按照“一链一策”,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算力新型显示、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扩容,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复合纤维、电子信息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细分领域延伸,新能源产业要补强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能源发电、充换电基础设施全链条,高端绿色食品产业要打造一批生产基地、经营主体、名优产品、知名品牌、优质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要做大做强现代医药、医疗器械两大行业。全力推动主导产业、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融合发展,力争2025年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

深入贯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竞争力实施方案》,推进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快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鼓励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坚持“一业一方案”,煤电化工产业要提高集约化绿色化水平,装备制造产业要推进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机装备等细分领域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建材家居产业要大力发展新型建材、绿色建材,轻纺鞋服产业要坚持精细化、品牌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造纸及纸制品后加工产业要优化产品结构,向高端化低碳化迈进。

抢抓皖北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机遇,高标准推动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加快杭宿产业合作对接。各县区、园区要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研究,优化产业分布格局,走差异化错位发展路径。按照“一群一图谱”的思路,编制优化集群产业链全景图,纵深推进“双招双引”,促进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年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

实施工业稳增长行动

工业是强市之本。新的一年,宿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提振工业经济,深化助企解难、深化要素对接、深化政策落地、深化动能培育、深化提质增效,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完善市县两级包保服务企业机制,分行业、分区域精准开展企业帮扶,持续推动工业企业走访帮扶,“一企一策”解决一批订单少、要素缺、成本高等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完善投诉闭环办理、调度通报等机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围绕“5512”产业,聚焦全市全年“百场千企”目标,分层次、分行业持续深入开展产需和要素对接,帮助企业找订单、稳配套,每个产业组织举办对接活动10场以上。用好用足省“羚羊”平台、益企服务云平台、光储产业供需对接平台、市绿色家居建材产业平台等资源汇聚功能,打造永不落幕的线上对接会。

打好政策“组合拳”,抢抓国家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和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摸准摸清项目底数,全力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各县区、市管各园区因地制宜制定支持政策,形成上下贯通、市县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

大力推进“小升规”和新投产项目纳统,做到应升尽升、应统尽统,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壮大工业基本盘。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推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建设标准体系。力争2025年培育“三品”示范企业6户,通过“三体系认证”规上企业数超总数的85%,主导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0项。

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培育一批“亩均效益领跑者”,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做好减负政策宣贯和政策储备,着力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鼓励优势企业和产品“走出去”,引导企业“抱团出海”、跨境出海,提高我市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

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不可能一蹴而就,企业亦然。今年“新春第一会”提出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就是着力于帮助各类企业找准赛道,成为宿州经济版图上的亮丽风景。

完善优质企业培育机制。推深做实“益企赋能”十大行动,用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建立制造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落实落细《安徽省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深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成长路径。

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健全孵化体系等方式,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群体与规模。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力争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0户,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0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0户。

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制定专精特新“小巨人”储备企业清单。落实国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打造一批“卡位入链”的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力争2025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户。

强化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帮扶和发展并举,挖掘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链主”企业、头部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力争2025年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户、国家级单项冠军实现突破。

实施科技创新提升行动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引领,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宿州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统筹促进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打造工业精品矩阵。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研发-中试-产品-推广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一链一策”广泛征集“5512”产业企业技术创新和配套需求。力争2025年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突破45个,新增“三首”产品7个,加快推动制造业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5亿元以上企业创新机构全覆盖、10亿元以上企业创新成果全覆盖。

协同推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攻关企业和用户企业“双牵头”作用,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的中试平台。力争2025年新增省级创新创业平台10家,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纵深推进《追求卓越品质打造工业精品矩阵行动方案(2024-2027年)》,建立形成进阶升级的“省级新产品-首创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的梯次矩阵,大力推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示范应用,力争2025年新增省级新产品10个、安徽工业精品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企业1个。强化质量品牌培育,力争2025年争创省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培育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0家。

实施扩大有效投资行动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主角”之一,是打赢决胜之战的重要支撑。2025年,全市上下加强项目谋划争取、深化项目调度服务、聚力项目招大引强,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所需,谋划一批全局性、标志性、引领型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力争取国家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等政策,学深学透政策,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和转化率,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

编制实施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引导企业“逆周期”改造,继续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0项。常态化开展项目评审和要素保障会商,落实项目分层分级调度、领导联系推进机制,力争签约一批项目、推进一批项目、建成一批项目,加快形成新增长点。

持续开展“百企千堡垒”特色产业集群招商攻坚行动,压实市十大重点产业推进组和驻外招商小分队招引责任,坚持招引项目数量和质量并重,运用产业链、并购、场景、平台等方式招大引强,抢滩布局合规总部经济、优质制造业项目、未来产业项目。

实施数字 绿色发展行动

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市紧跟转型步伐,一体推进实数融合智转数改,持续推进互联互通聚合协同,加力推进绿色低碳全面转型。

积极培育“一区一业一样板”试点,引导企业按照“单机装备-制造单元-生产线-制造车间-智能工厂”模式梯次推进数字化改造。力争2025年新增建设省级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1个,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4个,新增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两化融合贯标3A级企业1个。

提高绿色家居建材、梨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产业链协同能力,面向中小企业推广行业共性数字化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加快5G、千兆宽带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开展5G网络改造提升和应用创新。力争2025年新增培育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融合应用场景5个,获评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

贯彻落实工业领域碳排放双控工作方案,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推进零碳工厂、零碳工业园区建设。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强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创建,培育一批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力争2025年新增培育省级绿色工厂6家,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 记者 韩蕊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