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家乡的老梨树

2025-02-12 17:38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去年春天,突然接到老家堂兄的一个电话,说有几棵老梨树,因村庄扩建,需要刨掉,让我回去看它们最后一眼……

一路驱车,思绪万千。对于家乡的那几十棵梨树,我还是略有印象的。听老人们讲,先祖迁至砀山时,为避兵荒马乱,便在驻地筑墙、立门、挖边河,为防寨墙地基松动和人为攀登,在墙根处栽植不少带刺的植物,其中就有棠梨,后来棠梨又改接成酥梨,再后来,梨树蔓延到寨堤上,生长旺盛,甚是壮观。

我是果园场的一名农技师,上世纪80年代,家乡人常来咨询技术问题,我倾尽全力指导,提供新技术。可因为土质太黏,实在不适宜酥梨生长,所以果实口味淡薄,显然是“生南为橘生北为枳”的水土差异,无奈,只好建议他们砍掉梨树,改种黄桃和西瓜,不少年轻人立马响应,收益颇丰。但寨门前的几棵百年老树依旧存在,守卫着整个村寨的平安和谐。人们念想祖先这点遗产,也自然渐渐把树神化。

乡亲对这几株老梨树的崇拜,我小时候印象颇深:春天,女孩总是爬上堤墙,摘花编冠,戴于头顶,争做仙子;夏天,姑嫂们聚集树下纳鞋底、做针线,谈天说地;中秋佳节,老人在树下摆供上香,敬月祈祷……直到今日,一位在异地种梨的本家,还借用寨门梨树的照片宣传,进行着网络销售呢。

等我赶到老家时,那几棵老梨树已面目全非,枝条被人折去,花瓣脱落满地,树冠残缺不全,究其原因,是家乡父老都想折点“神气”带回家中。平心而论,老家那一带不适宜栽种梨树,刨掉并不足惜,但这些老龄树,且不说人们对其感情深厚,单就其挡风、遮阴、吸水、释氧能力而言,也能改善居住环境呢。如今就要毁掉,家兄无限不舍,唤我回去的真正目的,是想让我这个专家“经经眼”,看能否挪个地方,重续生命。

老树移活的例子,史有记载,现有所见,俗话说的“搂抱白果车拉槐”,就是说,只要把根护好,一搂粗的银杏树可运千里之外,大车拉的槐树,异地照样生长。百年老梨树的移栽,我虽是首次经历,但从理论上讲,梨树的隐芽寿命极长,根系再生也旺,自我更新能力不弱,只要按科学流程进行操作,应该可以移活。我立马设计了一个初步方案:重新选址——挖坑换土——缩剪树冠——涂药护伤——修根包裹——吊车运树——营养生根。创造良好环境,促使枯木逢春。

老梨树移栽后,我一直惦念着,也颇有信心。又一个春天到来了,希望可以看到它们繁花满枝。

■ 阚知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