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跑好“第一棒” 冲刺“开门红”
立春已至,乍暖还寒。春节假期刚结束,一场“倒春寒”带来了零下10℃左右的低温。天气虽冷,在埇桥区城东新区产业园内,复工复产有条不紊、红红火火。
商丘、嘉兴、海宁……2月6日,记者走进安徽恒昌新材料有限公司看到,大大小小的产品上标注了订单的位置。叉车来来回回,将一捆捆包装好的复合膜搬运至卡车上,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安徽恒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操作生产设备。
在厂房内,一个7层楼高的大型设备正将聚乙烯、尼龙颗粒热塑挤压,生产出复合膜成品。一张25微米的成品薄膜,厚度仅有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却由11层挤压复合而成。
“我们生产的是共挤复合膜。”该公司生产负责人王阳告诉记者,这些复合膜广泛应用于产品包装领域,通过多层复合,能够阻氧隔温,用于生产食品保鲜膜,还能用于精密仪器的包装。
安徽恒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员正在检验产品尼龙含量。
在公司实验室,实验员正在检验新出厂的复合膜是否满足要求。“我们主要检验尼龙含量、厚度、摩擦系数、透光率、拉力等指标,以确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实验员韩琼介绍道。
“年前公司一直有订单,生产线也一直保持运行,年后我们又陆续接到了大量新订单,目前,正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抢抓机遇,力争实现新年‘开门红’。”据王阳介绍,自2019年新的生产线上线以来,企业的订单、产值逐年增加,2023年产值约1.5亿元,2024年产值突破1.8亿元。
订单接不停,生产不停歇。走进安徽爱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调试设备,冲刺复工复产的“最后一关”。
安徽爱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调试设备。
这是一家生产园林景观、户外装饰等复合板材的企业,仅需10分钟,便能将小麦、大豆秸秆等原料变成一块块复合板材。
“我们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板材产品的绿色环保。”该公司行政副总经理邱文龙告诉记者,公司通过科技创新,将秸秆与聚乙烯结合,经过热塑、挤压成型和冷却切割等生产环节,能够实现产品的防潮、防虫和防霉变,使用寿命更长,并能实现100%循环利用。
“公司共有55条生产线,其中15条生产线是去年新建,2024年全年实现产值1.5亿元。”邱文龙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已经出口至82个国家和地区,“宿州制造”走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我们从腊月二十六放假,到今天开始逐步恢复生产,目前正在检修、调试,预计大年初十全面复工。今年的发展计划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海外市场。”邱文龙表示。
眼下的埇桥大地,工厂复工、工人到岗、产品“出海”,核心产业、规上工业正迈出复工复产的“第一步”,冲刺“开门红”,为全区一季度乃至全年的发展创造新业绩、贡献新动能。
■ 文/记者 王硕 图/记者 王硕 特约摄影 武正彪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宿州市持续深化用水权改革 激活“每一滴水” 02-08
-
32024年宿州市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逾10亿元 02-06
-
42024年宿州经济运行总体回稳向好 02-05
-
5市委市政府举行2025年春节团拜会 01-27
-
6杨军督导春节假期安全生产工作 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