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过大年
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这次听了弟弟的话,腊月二十八中午便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老宅是个大院子,四间堂屋,三间东屋,红瓦房,南面西面是2米高的院墙,大门朝西,院墙外面长满了翠竹。
弟弟们忙着烧火、杀鸡、宰鹅,弟媳妇们包饺子、蒸馍、洗菜、剪窗花;侄儿们玩手机、看电视,更有几个闲着的在玩扑克;孙儿们满院跑,有的嘴里含着糖,有的手里抱着酸奶,有的头上戴着扎着红花的女式礼帽扮家家,他们嬉笑着,追逐着,打闹着……
“哥呀,看看今年大门的春联怎样写?”弟弟在喊。从窗口望见,弟弟站在书案前,手里捏着毛笔,面前铺着红纸,沉思着。我们几个商量着春联的内容。次日早饭刚过,弟弟便带着孙儿们贴春联,还有“福”“春光满园”“六畜兴旺”“儿孙满堂”等。弟弟在门前树上贴“出门见喜”,院中树上贴“春光满园”,灶台上贴灶神像。“福”字倒着贴,表示“福”到了。十点多钟,全村的春联都贴上了,家家户户一片火红,像三月里盛开的桃花,喜气洋洋,生机蓬勃。
女人们忙碌起来,炸圆子、炸馓子、炸焦叶子、蒸四喜圆子、择菜、凉拌菜……两个多小时后,三桌丰盛的大餐摆上,全家老少二十多口人围了上来,爆竹声中,大家开怀畅饮,觥筹交错,欢声笑语融入到外面的阳光里……
年初一早上开始拜年,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同辈之间相互问候,恭喜发财,吉祥如意……
记得以往过年,村委会是最热闹的地方,打麻将、玩扑克、下象棋,应有尽有。多年过去了,不知现在咋样了,想过去看看,便信步走了过去。听见有锣鼓声,远远看见村委会门前聚了许多人,原来是村里的文艺队。村里把爱好文艺的人组织起来,自编自演,还挖掘了即将遗失的传统文艺,如渔鼓、花鼓等。村里艺人正在表演渔鼓选段《万花楼》,纯正的男中音,随着渔鼓及简板声,抑扬顿挫,余音绕梁。村干部对我说:“前些年每到年关,村民们不是赌博,就是酗酒,再者就是睡大觉,一潭死水。现在,村里建了图书馆,组建自己的文艺宣传队,让大家各取所需,各有所好。你看,现在老少爷们多精神!”
兴趣所致,我走到了村图书馆。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院内有棵合抱粗的老槐树,东西三间厢房,厢房里有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工具。五间堂屋里,有顺序地摆着桌椅板凳,四周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屋里静悄悄的,一群年轻人正在低头看书。“这是个多么幽静的小院啊,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我这样想着,心里充满了羡慕。
初三,由于要值班,我不得不回到城里,但一直还沉浸在老家的年味里……
■ 冯子豪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2024年宿州经济运行总体回稳向好 02-05
-
2市委市政府举行2025年春节团拜会 01-27
-
3杨军督导春节假期安全生产工作 01-27
-
4笃行实干勇担当 锚定目标争一流 01-24
-
5宿州市稳步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01-2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