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到宿州500里……
正月初七傍晚,高铁凤台南站站前路,出租车一串串红色尾灯把未落的太阳映得格外红。小李下了车拖着行李箱进站,万向轮与地面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安检机不知疲倦地吞吐着一件件满载家乡记忆的包裹,仿佛在倒数——五百里路云和月,从故乡凤台,到返回他现在工作的城市宿州要用高铁、公交、绿皮火车三种交通工具来丈量。
第一章:高铁上的“快进人生”
17点24分,G7276列车准时从高铁凤台南站发车。小李望着车外倒退的麦田发呆,邻座的大爷用塑料袋窸窸窣窣剥着茶叶蛋,细嚼慢咽的动作与黝黑的皮肤、苍老的面庞,让小李不禁想起大年三十与家人一起包饺子、嗑瓜子的温馨时光。
“26分钟就到阜阳西站了!咋这么快?以往坐火车得一两个小时呢。”大爷看了眼手机自言自语,“车是快了,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17点50分,高铁到站。大爷不太熟练地用手指在手机上写下“到阜阳了”发给在家的老伴,手机屏保是与家人的合照,背景墙上挂着端午没摘下的艾草。
第二章:公交车上的“迁徙走廊”
阜阳西站出站口的K101路公交永远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投币声与扫码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提醒司机师傅,游子们又将踏上新的旅程,请务必送达。穿着工装裤的女生在电话里反复确认:“王姐,文件中的数据是截至1月31日吗?”颍州万达南门、淮河路路口招呼站……报站器每响一次,“沙丁鱼罐头”的密度便稀释一分。然而即使到了终点站——阜阳火车站,后排也没空出一个座位。
第三章:绿皮车里的“微缩人间”
19点20分,距离K8484次列车发车还有半小时,检票机前排起了6队长龙。一对夫妻把草绿色的行李包打开,取出包了几层塑料袋的玻璃瓶,“噗”的一声,塞子打开,浓郁的香油味充盈着整个候车室。夫妻俩在自带的咸菜上滴上几滴香油,就着手里的温热馒头吃了起来。这就是他们在家乡的最后一顿饭。
19点55分,列车启动,硬卧车厢里,上铺的大学生戴着降噪耳机刷题,中铺的母亲和孩子一起品尝小零食,泡面的味道在过道里飘荡,两个初次见面的女生合力将行李箱塞进行李架。
22点25分,列车到达宿州站。乘务车员放下踏板,长达5个小时的旅程终于画上句号。小李搭乘出租车回到出租房,打开电脑,敲下一行字:“正月初七傍晚,高铁凤台南站站前路,出租车一串串红色尾灯把未落的太阳映得格外红……”
编后:充电器一拔,又是一年;行李箱一拖,离家上班。对于异乡的游子而言,故乡变成了一道复杂的换乘公式,每个站点都是时光的切片。我们带着他乡的风霜归来,却只能在故乡的冬日里,打捞那些错失的春夏。
■ 记者 李航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2024年宿州经济运行总体回稳向好 02-05
-
2市委市政府举行2025年春节团拜会 01-27
-
3杨军督导春节假期安全生产工作 01-27
-
4笃行实干勇担当 锚定目标争一流 01-24
-
5宿州市稳步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01-2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