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灯笼映新年
时序轮替,寒岁将暮,新春的足音自远而近,悠悠然踏碎了残冬的冷寂。于这新旧交替之际,街头巷陌渐次亮起的灯笼,宛如破晓时分穿透云层的第一缕曙光,率先为人间带来年节的消息,悄然点亮了岁末的黯淡底色。
那一盏盏灯笼,恰似从岁月深处走来的使者,红得浓郁而醇厚,像是被无数个团圆的除夕暖透了颜色,又像是用阖家的欢声笑语染就了风华。细观其质,灯罩的纸张宛如蝉翼般轻薄却坚韧,微微泛着暖黄,似能吸纳并珍藏起每一寸照拂其上的光线,再将其柔和而均匀地晕散开来,宛如一场光与影的温情对话。竹制的骨架,纤细却刚劲有力,每一根篾条都像是岁月的肋骨,支撑起灯笼饱满圆润的身形,亦撑起了一份对新春的虔诚祈愿,任他寒风料峭,兀自挺秀安然。
遥念幼时,每至年关,家家都会在门前挂上一对崭新的大红灯笼。待夜幕笼罩,华灯初上,灯笼内晕黄的烛火跳跃闪烁,恰似新春欢快的脉搏,将暖融的光洒在门前的街道上,那冰冷的街道竟也似被赋予了生命的温度,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方满溢着温馨的宅院。屋内,一家人围坐于八仙桌旁,火锅中汤汁翻滚,腾腾热气模糊了窗上的霜花,却清晰了亲人们的笑靥;窗外,灯笼的红光透进来,将每一张脸庞都映照得红彤彤的,满是对来年的憧憬与期许,那是属于家的、独一无二的温暖画面,被岁月深深镌刻在记忆的影像之中。
行至街市,但见人潮如涌,摊贩的叫卖声与行人的欢笑声交织成一曲年节的乐章。而那琳琅满目的灯笼,便是这乐章中最夺目的音符。传统的圆形红灯笼,宛如一轮轮熟透的落日,沉甸甸地悬于半空,散发着质朴而热烈的气息;八角宫灯则精巧玲珑,飞檐斗拱、花鸟鱼虫皆于其上栩栩如生,恰似一座微缩的宫殿,承载着千年的华夏古韵;还有那生肖灯,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或狡黠如鼠,或威凛如虎,或憨厚如猪,每一盏皆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仿若磁石之于铁屑。他们簇拥在摊前,眼中闪烁着新奇与渴望,小手紧紧拽着长辈的衣角,撒娇央求着买下那心仪已久的一盏,那是童真对新年最纯真的向往,亦是传统于岁月长河中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链。
此时,若有雅兴留意那些悬挂于门庭两侧的楹联,更能品出灯笼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意蕴。且看“祥龙引瑞灯笼艳,瑞气盈门福字香”,上联中祥龙舞动,瑞气氤氲,那高挂的灯笼恰似龙睛绽光,照亮了新春的通途;下联里福字飘香,门庭纳祥,阖家的幸福在这联语与灯影中满溢而出。又如“红灯照岁千般好,瑞彩迎春万象新”,红光照亮岁末的过往,千般烦忧皆随旧年而去;瑞彩迎接新春的希望,万象更新尽在眼前,对仗工整之间,满是对新年的颂赞与祝福。还有“烛影摇红年有庆,灯花吐艳岁常丰”,烛影摇曳,映红了新春的祈愿;灯花璀璨,预兆着岁岁的丰饶,于墨香中勾勒出一幅丰年庆岁的祥和景致,与那高挂的灯笼相映成趣,共同编织起年节的文化锦缎。
当除夕的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地覆盖大地,万千灯笼便成了这夜幕上最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连绵成一片灯的海洋。那光芒,似有灵犀一般,照亮了游子归乡的迢迢征途,无论山高水远,皆能循光而返;亦温暖了羁旅他乡的离人之心,让那一抹乡愁在这暖光中寻得慰藉与安放。在这灯影绰绰、光晕漫漫之中,往昔一年的疲惫与风霜皆被悄然拂去,恰似冰雪消融于春日暖阳;新岁的憧憬与期冀则如破土的新芽,在心底萌动生长,孕育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过年的灯笼,是岁月长河里沉淀的文化珍宝,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凝聚纽带,更是新春佳节不可或缺的灵魂象征。它以那一抹明艳而温暖的红,贯穿起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山河,为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注入庄重的仪式感,让每一次新年的到来都满溢着深情厚谊与团圆之乐。于这灯笼的光晕之下,我们轻抚历史的纹理,感受岁月的温度;静享亲情的环绕,体悟家的真谛;心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新岁的征程,向着那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远方,稳步前行,一步一景,皆为新篇。
□邵俊强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融圈入群,发力海外市场 01-30
-
2杨军督导春节假期安全生产工作 01-27
-
3笃行实干勇担当 锚定目标争一流 01-24
-
4宿州市稳步推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01-24
-
5
-
6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