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赶年集

2025-01-26 15:05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在乡村,年集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集市。

农历腊八节一过,年关也便近了。街集上,赶集的人如潮水般多了起来。走亲访友购物的,闲来无事逛街游玩的,什么人都有。年纪大的,年纪轻的,还有一直在学校读书的孩童,这时也考完试放假了。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村里人,这个时候也陆陆续续都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老祖宗留下的古话,自是有一番道理的。特别是那些刚回来的大姑娘、小伙子们,虽说他们的家在乡村,可多年以来一直在外打拼,如果单单从他们那时尚新潮的着装和优雅的言谈举止看,早已看不出一丝一毫乡村人的模样。他们继承着乡下人吃苦耐劳的品性走向大城市,又将大城市人的进步思想和理念融入乡村的发展,他们理应成为乡村的未来与希望。

既然说到赶年集,那就不得不提置办年货这件事。时下的乡村年集,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美食一点也不逊色于城里。如今生活好了,商品极大丰富,城里门店售卖的那些好吃的好玩的,乡村年集同样可以采买。不信你瞧,一位前庄的大爷刚从案板上砍下一只羊腿,称回家留过年烩白菜烧羊肉汤喝。一想到一大家子围坐一起喝着冒着热气的羊汤,老人就忍俊不禁露出一脸的喜悦。鱼市上,后村的大婶弯腰刚挑拣了两条活蹦乱跳的大头鲢子鱼,足足有十来斤重。眼看就过年了,餐桌上咋能没有鱼?大鱼大肉,年年有鱼(余),这老辈人传下来的过年饮食风俗,说什么也不能变。毕竟一年忙到头了,这也是庄户人家居家过日子最朴素、最美好的新年愿景之一。

广袤大地日新月异,乡土中国沧桑巨变。乡村里的年集,是最能展现乡土气息和百姓烟火味的地方。当日上三竿的时候,乡村年集愈加热闹喧嚣起来。熙来攘往的人群,热气腾腾的小吃,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一下子便将年的氛围氤氲弥漫开来。

年的味道,吃进嘴里最是香甜。街角边上,一个扛着插满一串串晶莹剔透冰糖葫芦的小贩,在集市上还未站稳脚跟,一群生龙活虎的孩子们就围拢上前。不一会儿的工夫,一串串诱人食欲的冰糖葫芦便被分食一空。这个时候,就连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溜乡串户炸爆米花、加工玉米棒的民间老手艺人,也在年集上久违地出现了。他的旁边还排着长长的队伍,足见其生意是多么的火爆。排队的人群中孩子居多,但也不乏“70后”、“80后”的中年人,他们中的好多人,辗转几百上千公里回到家,为能吃到这乡村特有的美食爆米花、玉米棒和白芋糖而欣喜不已。咬在嘴里,这些美食的那一股所特有的脆酥酥、黏糯糯的甜味,一下子便勾起人们儿时过年的美好记忆……

年的氛围,看在眼里最是喜庆。年集之上,最为惹眼的还是那满大街迎风飘动的新春联、红灯笼和鲜艳的中国结。大老远一瞧见它们,浓浓的年味便扑面而来。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贴春联的年俗不能丢,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传统,既喜庆又充满着文化味儿。

年集上,最温暖的一幕当属亲情的聚首。抬眼望去,随处可见老人牵手孩童,男人陪伴着女人,三代人相互携手,漫步前行。这些常年在外打拼生活的男人们,亏欠家中的太多太多,平日里都是老人帮衬着照看孩子,媳妇默默替他们孝敬老人。年底回家了,得好好陪陪他们,弥补一下亲情的缺失。

临近晌午,人们大包小篮、手提车载忙得不亦乐乎。于是,女人们穿上五颜六色刚买的流行款式的新衣裳,不知比平时要光鲜亮丽多少倍;老人们呢,大都拎着鼓鼓囊囊一个大手提包,里面盛满了儿女们不在家时说啥也舍不得买的糖果和点心,欢天喜地朝家走。其实令他们愉悦的并不只是拎着的那些好吃食,一家人的团聚厮守才是他们最留恋的。孩子们更是高兴,一个个嘴里吃着零食,边走边嬉戏打闹个不停。年集上一阵阵欢声笑语,不时将乡野路旁白杨树上的几只麻雀惊飞散去。

年集上,在这冬日的暖阳里,一家家、一处处和谐、温馨、幸福的场景,温暖并感动着每一个人。

□袁浩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