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胡萝卜收获好“丰”景
近日,埇桥区益人蔬菜种植农场在符离镇符北村王闸自然村种植的胡萝卜迎来丰收,50余名工人顺着田垄采挖胡萝卜。“这一块种植的是市农科院试种推广的‘皖参6号’,技术条件成熟、适合宿州本地种植,亩产1万斤左右。”看着一根根色泽鲜艳、形态饱满的胡萝卜破土而出,农场负责人张鹏满脸洋溢着喜悦之情。
“在市农科院和种植农场的合作中,市农科院提供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相关技术支持,种植农场提供部分土地用于胡萝卜优良品种筛选。”市农科院基地管理科科长李成江介绍,种植农场在王闸自然村流转土地并种植100余亩胡萝卜,其中12亩为试验田,试种中国农科院培育的326份胡萝卜杂交后代。
据了解,市农科院科研人员会在杂交后代种植后进行跟踪观察,在每年10月的上苗期观察幼苗抗病性、长势是否正常;11月上中旬进行田间考察,观察种根条形、光滑度、长度等性状;在收割期对收获的胡萝卜进行总体田间评价,判断试种品种是否适合推广种植。“本次试种的杂交后代中,‘24H195’和‘24H196’性状良好,符合本地种植条件。”李成江告诉记者,市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合作试种的胡萝卜新品种中,除了“皖参6号”外,还有“中誉185”等优秀品种已经在宿州本地推广,目前与萧县部分合作社合作种植100亩左右。
“与市农科院的合作帮助农场实现胡萝卜丰收,种植农场增加利润的同时也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张鹏说,最多时可吸纳60余人在此务工。
“顺着田垄把胡萝卜拔出来就给55元,我一天能拔4趟,一天的工资能有220元。”村民翟正秀高兴地说,马上就要过年了,趁着冬日农闲,来农场务工,既能顾家还有钱挣,十几天下来挣的钱足够置办年货了。■记者 夏冕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市代表团继续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01-23
-
2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01-13
-
3杨军参加灵璧县代表团审议 01-13
-
4王启荣参加埇桥区和萧县代表团审议 01-13
-
5去年宿州市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6亿元 01-10
-
6王启荣接待信访群众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