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中年人的年

2025-01-22 18:00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表弟是个段子手。至今记得他给我讲过的一个段子。乡邻来年,家里贴的对联“独一份”,上联:一年一年又一年;下联:年年结婚没有咱;横批:再来一年。

真假姑且不论。单是“再来一年”的潇洒,我就无法不喜欢。我第一时间宁愿相信,表弟所在的张院,有那么一位叫来年的乡邻。他在单调枯燥中还有着类似行为艺术的坚守哲学。因着好奇,我特意打听此事,结果,这是真的。我因为这事是真的,感动了许久。来年现在年过半百了,他的等了一年一年又一年的结婚对象,目前是个有点疯傻的乡村老太太。

他们的近况是我这几天才从表弟那里打听来的。而让我知道来年哲学的表弟,此刻在上海打工,他说他过年不回家,因为过年几天的工资比平日高很多,“过年不拘哪天”,表弟这么说。这可以算是人到中年的另一种过年哲学了。

来年说的再等一年的年,很长也很短。长到努力一年,收获寥寥笑待明年;也可能短到两天,除夕归零初一图新,希望重启。反正,不成功接着干就是了。表弟说的“不拘哪天”,多是指客观。吃饱穿暖早已不是问题,亲人云团聚也早已不是问题,就算需要奔现面对面团聚,速度也早已远超“千里江陵一日还”了。若非要主观起来,此一刻与彼一刻就是不同,“面对面看着还想你”的人,就是不能接受过年这一刻的不团圆,可以不多收三五斗,但是不能过年这一刻你不在。当中年人不具备这种任性,就选择“过年不拘哪天”。

人生不禁过,一晃,就到了凑合的中年。

小时候,大人忙碌过年,孩子们陷入的是无所事事的幸福状态。老祖母的5个外孙3个外孙女“挈妇将雏”,再加上大姑和姑父,都来了。如果当天再有小姨一家也来,大家就坐满了板凳也坐满了床。女眷在灶上忙,男客在说收成和家事。孩子们屋里屋外转来转去,插不上嘴,也插不进脚。

电视机通常整天开着,但说话声肯定淹没了节目中的声音,听不到啥。节目也无非就是《西游记》之类年年都会放的老电视剧,偶尔大家静了下来,孩子们肯定能够接上剧中人物的对白。这些电视剧,除了训练我们的记忆力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大人往往此时会说,上学要是有这一半用心就好了。作为孩子的我们有时会走出院子,在村子里闲逛。萧索的皖北农村,冬日也没什么景致可逛。到处都是灰黄,几乎家家门前堆着干掉的玉米秸、豆棵、棉棵,用来烧火做饭的。干冷的空气里混合着鞭炮的味道,混着积雪的土路被冻得很硬。男孩拿着小鞭炮和洋火,许多角落里冷不丁发出噼啪的响声。还有一种一摔在地上就会响的摔炮,突然就朝你脚边扔过来,能吓人一跳。女孩在跳皮筋,皮筋的高度从脚脖到脖颈,动作轻盈,头上的蝴蝶结在空中飞舞。“闺女戴花,小子要炮”。一句俚语几乎概括了过年期间儿童的所有娱乐活动。

若是出庄,过了龙河,就是大块的庄稼地。麦垄间裸露的土地也现出萧索,道路两旁的树下堆积着落叶和枯草。田里有隆起的坟包,墓碑上刻着的字,是我最早接触并掌握的汉字,主人的名字和里面的人,我并不能对应上,却也默默悲伤了一会儿。有时候,会遇见放羊的。一个人,一群羊,虽然没有漫天遍野之势,但也是寒冷中的一抹灵动。这算不得什么奇特的经历,我却对这些印象很深,脑海中会闪现树、田野、枯草、坟包、墓碑。

中年人生,想起这些片段,过年这件事除了吃好的、穿新的,除了无所事事的幸福,还会产生很深的寂寥感。

刘庄的院子,我回得少了。再以后,那个院子我可能再也回不去了。虽说回不去从来都是大势所趋,但仍时常想念从前那些热热闹闹又无所事事的岁月,即便有寂寥,也是独一无二难以复制的好。

孩子喜过年,大人怕过年。牛人才能把过年看淡。

寒假里,女儿怀揣巨款千金散尽,一个人偷偷跑到步行街给我买了耳钉回来。说是为了给我过本命年的仪式感。她有着孩子不该有的潇洒,宣称“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不习惯戴首饰,心里盘算着过年的各种人情往来,还预备着年后开学她的教育经费。想把过年这件事看淡,我还缺乏来年那样的通透和坚守。

结婚大事,在来年眼里,也不过再来一年,如此而已。至于过年,不过尔尔。

周作人的日记里说过年,“这一天不喜不悲,只是看书度日”。远一点的姜夔,新年这天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他们都是在闹中取静,清净过年。

来年和后两位,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你若看淡,过年就是那普通的一天。

■ 小蜜枣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