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龙腾钱潮涌 最忆是杭州

2025-01-15 15:34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2024年,我在杭州市钱塘区住建局挂职。回想这一年时光,时间上经历了春夏秋冬,工作上感受着相知相识,成长上收获了春华秋实。感受最深的还是杭州包容创新的城市辨识度,作为身临其境的受益者和城市特质打造的参与者,我感到荣幸。

杭州包容能让100变成1。五湖四海的百家姓到了这座城市,都会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钱塘区是杭州市最年轻的区,常住居民平均年龄32.5岁。他们既有杭州人,也有很多奔赴梦想的外地人。安徽人在杭州的也特别多,许多事业都很成功,他们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我们要主动加强联系。这一年我经历了许多事:宁巢钱塘公寓建成,外地人在杭州每月600元就能租到酒店一样的房间;共有产权人才房的配售,让你购买30%产权就能拥有住房;半年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发放了超过一个亿的租房补贴,让他们爱上钱塘。最难忘的是工作会议上的各抒己见,更难忘的是机关团建上“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那一句“努力让每位新老杭州人都能住有宜居”。

杭州的创新能让1变成100。一个个行动计划让这个城市百业兴达,人民创新创造。2021年,钱塘区启动了“三年百园”行动,三年累计规范创建各类创新产业园100个。为助推更多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2024年4月,钱塘区启动了创新产业园提质升级暨“三年强园”行动计划,发布了《杭州市钱塘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方案》。这一年我参与了园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自己能为钱塘建设添过砖而感到自豪。

浙江紧紧围绕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在挂职的一年中,有点认识。工作中,我参与了钱塘区打造“潮起江东·城(市)(田)园共融”县域风貌区。钱塘区大江东区块有五个街道,每个街道所在地都是一个配套完善的城,与杭州主城区的城与市基本一致。街道之外是村,村民们还种植水稻、养着鱼,还有菜地、苗圃等等。但当你开车行驶在大江东区域,却感受不到城与村的割裂,而是共融共富,“蛙声与机器声共鸣、田园与楼宇厂房共存、原乡人与新乡人共舞”。

市政基础设施的连接、良好的生态环境,“模糊”了城与乡的空间概念。杭州出圈的收割机收割小麦,背景是钱江世纪城的高楼大厦。在杭州这种景观还有很多,比如大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大麦农夫·南阳”农文旅产业园开园。他们在规划宣传的目标打造中是这样说的:以浙江“最大会客厅”后花园为打造目标,农文旅产业园将提升杭州大会展中心周边环境品质,增强会展配套功能。数博会期间,当我走出大会展中心,看到稻花飘香,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农业也是生态,农作物也很美,田规划好了就是园;更感叹浙江的创新思维。

产业园区的点状分布、公共服务的完善,“模糊”了城与乡的物理隔阂。大江东区块有临江高科、前进智造等产业园区。临江街道、前进街道是省级美丽城镇样板。在浙江,如果你以村(居)委会为圆心,城市步行15分钟、乡村骑行15分钟,在这个半径里,能找到当地老百姓看病、养老、上学等公共服务设施。钱塘区在加大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将农民家里的空置房屋、空置房间和拆迁安置小区的出租房源整合,上传到“共富农房租”线上平台,向企业和产业工人发租。已完成房源采集4.3万间,累计实现租赁收入3.2亿元,为企业员工节省租金1.6亿。村民富了,企业员工也乐了。钱塘区还强化党建引领,通过村级物业服务“共富农房e+”,加强对流动党员和外来人口的服务,将管理蕴含于服务之中。在前进街道还有一个很潮的“7080共富集市”,每到傍晚时分,这里就热闹非凡。附近的村民老人将自家菜园的菜带来练摊,产业工人下班来到集市买上心仪的蔬菜,回家准备一顿香喷喷的晚餐。整合创新可以实现共富共享,更体现着包容,促进着融合。

区域精神的提炼、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模糊”了城与乡的身份区别。向汪洋要空间,变沧海为桑田,肩扛手抬,垒起一道道石墙,以愚公移山之意志,敢与浪潮争速度,试与滩涂比高低,铸就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围垦精神”。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2024年钱塘区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构建文化特派员制度体系,指导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700余场。公开招募100名钱塘市民,根据自己的故事编排《Hi,钱塘》剧场演出,让工人、农民、学者、企业家、留学生等演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没有了居民、农民,没有了本地人、外地人,没有了中国人、外国人,让每一个人只有一个概念——我是“钱塘人”。精神上统一融合,有容乃大,人必趋之。

杭州城市的特质和辨识度,包容与创新,让杭州连续1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为了年轻人最向往的城市之一。我们在推介宿州时力荐宿州“宿”字是个有人、有家、有百业的宜居宜业之地。宿杭结对,两座城市的发展理念高度吻合,愿宿杭美丽的愿景越来越好!

■ 朱峰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