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腊八味道

2025-01-03 15:39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腊八是节,是农历进入腊月的第一个传统节日。腊八有味道,是腊八粥的味道、腊八面的味道、“腊八冰”的味道、腊八蒜的味道。各家有各家的不同,一家有一家的味道,维系着百姓之家的人情冷暖。它与财运得失、家境贫富无涉。它同一步步走近的大年融合成了一脉文化体系,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底,腊八味道其实都是生命和生活中的文化味道。

小时候物资匮乏,那时家里煮腊八粥,没有白米,就用红米即高粱米和黄米即玉米、大豆替代,把家里储存已久的红枣、核桃仁、杏仁、栗子、花生、芝麻再加上菠菜、豆皮等一起熬煮。食材丰富多样,寓意着来年的丰收;加入花生等,寄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腊八节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腊祭,最初没有固定日期,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腊八节在佛教中有特殊意义,传说佛祖释迦牟尼食过一善良女孩所赠之粥后,终于在十二月八日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因此,腊八节又称“成道节”。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也纷纷通过煮粥来纪念佛祖的苦行。据说人吃了腊八粥后可以得到佛祖保佑,因此腊八粥也被称作“福寿粥”“佛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有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在我六十多年的生活中,有一年的腊八节令人难忘,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76年,正值腊八节。记得那天出奇得冷,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家乡农村的有线广播大喇叭突然响起哀乐,播出了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哀乐低回,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家里煮好的腊八粥,迟迟没人动筷。我父亲虽出身贫寒,但祖父勒紧裤带也要供他读私塾,这就如同一首歌唱的“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穷人要翻身,不受人欺负不做牛和羊。”后父亲拜师学医,终生医者仁心。他经历过新旧社会的不同岁月,对党感恩,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崇拜。这时只见父亲盛了一碗腊八粥,恭敬地端到堂屋正中的大桌上,向北京方向深深鞠了三个躬,喃喃自语祈祷周总理一路走好!那时我刚二十岁,高中毕业回乡在一所初中任民办教师,给同学们布置的一道作文题就是“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国幅员辽阔,腊八味道也各有不同。以前我国北方一些地区不产或少产大米,还流行吃腊八面。我省黄山市黟县吃一种叫“腊八豆腐”的民间风味特产,有“素火腿”之称。在一些地方,有人喜食“腊八冰”,据说这天结的冰很神奇,对人的不少疾病有疗效。

说起腊八蒜,就别有一番味道和传奇了。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泡出来的蒜叫腊八蒜。传统的腊八蒜有独特的绿色,这是判断腊八蒜腌制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腊八蒜变绿需要几个条件:低温是打破大蒜休眠、激活蒜酶、使大蒜变绿的必要条件;蒜酶对大蒜变绿起着催化作用;醋起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作用,大蒜在不破坏细胞壁的前提下变绿。据说,腊八蒜加酒一起泡,男人连吃三天,补肾又强身,还能明目。用腊八蒜烧牛蹄筋,唇齿留香。用腊八蒜烧红烧肉,肥而不腻,肉香可口。

旧时,多地商铺有年前结账的风俗,一般从腊八算起,所以腊八节也称“腊八算”。自腊八这天起,店员或放债人去催债,常带一小罐腊八蒜送给欠债人,欠债人一看就明白了。欠债的穷苦百姓或小商小贩无力还债时,就在腊八、十八、二十八这几天出去躲债。因此,这些人为了回避催债人在腊八时“算账”,也做腊八蒜,把它们吃掉,以除晦气,好欢欢喜喜过个平安吉祥年。

家乡皖北农村流传着一些俗语:“吃了腊八饭,便把年来办。”腊八成了“年”的信使。“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预示着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新年的到来。

山高水远人增志,蛇接龙年地满春。2025年农历新年是乙巳年,十二生肖中第六生肖的蛇年,也是我国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的第一个春节。乙巳如意,事事如意,生生不息,到时,我们再来品穿越千年的中国年味。

■张炳辉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