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来吧,亲爱的2025!

2024-12-30 18:13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岁尾,收到朋友从远方寄来的礼物:一本2025年的精美日历。刚看到这份礼物时,我有点意外而且陌生——好多年没买过甚至翻过一本日历了。在这个连手表都几乎沦为装饰的时代,日历无疑是一种有年代感的存在了。

在我的记忆中,出现最早的日历应该是“年画”。一般是伟人图,或者风景画,图画占据一多半位置,下面四分之一空白处密密麻麻排列着一年12个月的所有日子。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么一张年画,贴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每到年底,到集市花一块钱买张新的来贴,有种很特别的仪式感。

后来,年画变成了挂历,从一张变成了12张,一个月一张,字体更大,看起来也更加美观方便。这些挂历大多印着美丽的风景或走红的明星,因为多是邮局或者银行等单位的赠送品,还会印着各单位的宣传语。那时候,家里有没有这种挂历,可是家庭人脉是否宽广的象征呢。有的人家可能挂着四五本,当然,最差的也会有一本。也只需要一本就够了,拥有再多,你也无法得到更多的时间。

有老人的家里,日历常是另外一种画风。每天一张的那种,一年365张,厚厚的一本。纸张很薄而且微微发黄,除了一个大大的表示日期的数字外,剩下的部分写着各种“宜忌”,以及老年人爱看的偏方和生活小常识。记忆中,我的爷爷奶奶特别喜欢这种日历,把它作为生活中的重要参考。他们习惯于用农历标记日子,“今晚的月亮好圆啊”“当然了,今天十五了嘛”“怎么大早上还能看见月亮”“二十一了,下弦月半夜升起,中午才落下呢”……在与爷爷奶奶的这些对话中,我懂得了很多月相知识。当然,还有二十四节气以及各种农历节日。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远离纸质日历的呢?科技发展越来越快,我们的感官被高科技产品俘获,这种略显笨拙的东西慢慢就少见了。原本通过一本日历,抽象的时间被转变成具体的肉眼可见的度量,直到日历越来越薄,被一页页撕完,时间又重新变得抽象而虚无。没有了这种度量,很多人都是在别人的提问中才蓦然惊觉:“天呐,一年又要过完了!”

终于,经过包装和改进后的日历,又重新回到我身边。很喜欢朋友送的这本文艺小清新日历,每一页都有一句哲理名言或鸡汤文字,它不仅能提示我时光的流逝,还能给我崭新的一天注入活力和热血。

清代诗人王九龄有诗云: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我想,催人老的,还有这样一本本日历吧。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不必惋惜,不必感叹,待正式打开这本新日历,我一定努力让每一页都充实、都快乐。

来吧,亲爱的2025!

■ 张君燕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