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情思雁丘园

2024-12-11 17:54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因为一首诗或一阕词,去感怀一个地方,未尝不是一种行游之情趣。前不久,与友人沿汾河溯流而上,慕名前往一处网红打卡点探访,去追寻一段风花雪月般的诗意爱情传奇。

这段传奇源自一则隽永凄美的故事:公元1025年,时年15岁的元好问由秀容(今忻州)赴并州(今太原)府试,路上遇捕雁人讲述一则异事:“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听后,央求捕雁人将这只投地而死的大雁买下,葬在汾河边,垒起石头作标志,取名“雁丘”,同时作了一首承托感思的《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成为流载岁月的诗篇。

来到钟灵毓秀的汾河边,站在好问楼,“来访雁丘处”,远望西山,绵延起伏、黛色朦胧;近赏汾河,一泓秀水、柔波轻荡。望蔚蓝无际的鸥鸟飞翔,与近处的湖泊水岸、亭台楼阁、树林灌木和掩映在山水、林木、河畔之中的栈桥,构成了一幅恰似丹青的水墨画卷。

雁丘园建在亘古绵延的汾河东岸,西邻汾河水,北望崛围山,气势恢宏的亭台楼阁、斗拱飞檐的回廊曲径、巧夺人工的休憩小轩,尽显晋派风格古韵典雅。雁丘很不起眼,看起来就是块大石头,长约4米、高约2米,呈不规则椭圆形。那块“雁丘石”顶端有两只展翅飞翔的大雁雕塑,正面用草书刻《雁丘词》全文。

走进雁丘园,沿赶考长廊漫步,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7岁能诗,31岁进士及第,有“神童”之誉,善作诗、词、曲、文,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纵观先生一生,少年问情挚爱,青年问情诗曲,中年问情乡愁,晚年叩问家国情怀,一生赤诚真挚。

园内以《雁丘词》里词语命名的“双飞亭”“只影轩”“千山亭”“狂歌亭”等建筑各具特色,写满了诗情画意。如双飞亭,就是两个方形建筑套在一起。从里看,内部垂帘柱采用穿插结构,在古建筑、仿古建筑中比较少见;从外看,四周屋顶曲线仿佛延伸至天空,颇有庄严雄伟之态。

园内有两处自然形成的湖泊。绕湖而行,流连忘返。河水碧波荡漾,水边芦苇摇曳,水里野鸭游弋。亭台楼阁倒映湖中,别有一番意境。左湖边,有一群大雁雕塑,远望之时,有展翅欲飞的感觉;右湖边,有一块石头上刻有红色的“雁丘”二字,是赵孟頫的字体。

园林设计者为深度还原“雁丘”意境,对元好问由忻州赶考之路、冬春鸿雁迁徙过境之路进行挖掘,精心围绕“一泓清水入黄河”和周边山势起伏、水岸迷人景色,暗合“万里层云、千山暮雪”的词意,以开放、自然、野趣为主,一步一景,徐徐展开,将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巧妙相融的雁丘园呈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以无限遐想,意犹未尽的生动体验。

远山、秋水、芦苇、亭台……每一景,都有历史的涟漪;每一步,都是现实的光影,沉浸其中可开启一段穿越之旅。比如“好问楼”,所有檐柱端部均有“卷杀”,将构件或部位的端部做成缓和的曲线或折线形式,使得构件或部位的外观显得丰满柔和并带有侧角;部分建筑还采用了“乳袱”与“叉手”相结合的方式。又如园区路灯、铁艺围栏设计的都是两只大雁衔灯和在空中飞翔的场景,让人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大雁故事的浸润,都会被两只大雁的生死故事所感动,也都记住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千古绝唱。

■陈永兵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