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乡村振兴之笔 绘和美乡村画卷
走进砀山县良梨镇魏寨村,风格迥异的民宿分布错落有致,村内彩绘墙“新晋”网红打卡点,让游客流连忘返。今年以来,砀山县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建设水平、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组织振兴靶向引领,注入乡村振兴之“能”。砀山县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选青推优”计划,调整配备“选青推优”后备干部588名。开展“头雁跟飞促振兴”专项行动,选派40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赴沪苏浙开展沉浸式跟班学习。开展全县农村党员示范培训班,对139名村党组织书记及60名党员代表进行集中培训。开展各类重点培训班,覆盖农村党员1.6万余名。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进“干群夜话”“老书记调解室”等本地调解品牌建设,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提升矛盾纠纷调解质效,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
产业振兴蹄疾步稳,培育乡村振兴之“根”。作为农业大县,砀山县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开展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面积114万亩次,食用菌产量1.05万吨,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900亩。能繁母猪存栏量3.1万头,规模猪场123家。落实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截至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已超3.8万头。开展绿色食品“双招双引”,新增签约、开工、投产项目20个,累计登记金额81.61亿元。2024年上半年,砀山县绿色食品产业产值达72.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1.6亿元。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举办第29届梨花节特色节庆活动,全县旅游收入达5.38亿元。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实施农村居民“121”计划,向2368人推荐就业岗位,开展招聘会157场。实施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推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截至目前,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76.5万亩,土地流转率达69%。
生态振兴筑牢根基,塑造乡村振兴之“形”。推进精品示范村和中心村建设,2024年遴选新建精品示范村2个,新建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5个,中心村完成工程进度的90%以上。“以前院子里的旱厕如今改为水冲式厕所,干净又卫生。”家住砀山县砀城镇高台井社区的居民刘建设高兴地说。今年以来,砀山县加快推进户厕改造,全年改造提升农村户厕546户。抓好黄河鲤保护区禁捕工作,持续巩固禁捕工作成效。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今年90个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完成。
人才振兴勇立潮头,夯实乡村振兴之“骨”。砀山县开展乡村建设带头工匠培训活动,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组织开展培训。今年以来,已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216人。扎实开展驻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聚焦粮食及肉牛产业领域,从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等高校院所新选派“三区科技人才”15人,从本地青年人员中选派科技人才参与“三区”人才培训。推进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开发行动。举办“春风行动”暨“招才引智”专场招聘会。10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涵盖高端产业制造、电商、餐饮、食品加工、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文化振兴聚力赋能,传承乡村振兴之“魂”。创新载体、着力打造亮点品牌。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常态化开展“和美集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尚,引导村级推进“新风堂”试点建设,不断延伸、丰富“新风堂”功能,使“新风堂”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进一步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提升活动效能、引领文明新风。举办“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演讲比赛,22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中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11名,选送2名选手参加市级演讲比赛。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四季村晚”20余场,其中村民原创节目近百个,线上线下观看人次达近20万人次。■ 记者 路杨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市政府与中国移动安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2-11
-
2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本月底全部完成 11-28
-
31—10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9.7% 11-28
-
4增强“含智量” 提升“含金量” 11-27
-
5宿州市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11-26
-
6从沉寂到火爆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