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双堆集
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的密切配合下,将国民党军精锐黄维兵团1个兵团部、4个军、11个师、1个快速纵队,计11万4千余人歼灭于濉溪县双堆集地区,为淮海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
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当昔日同僚都洗心革面,认真接受思想改造时,有一位“自命清高”的冥顽不灵者,拒绝接受改造,不肯承认错误,他就是原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长官黄维。这位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究竟是如何被我军生俘?让我们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那场震撼人心的双堆集歼灭战。
布下“口袋阵”
十二兵团也称黄维兵团,是国民党军的王牌兵团,下辖4个军和1个机械化快速纵队,12万多人,全副美式装备。接到增援徐州的命令后,黄维兵团从驻地出发,依次渡过南汝河、洪河、颍河,于1948年11月18日到达安徽蒙城附近,准备向宿县攻击前进。
解放军战士挖的交通壕迫近国民党军队前沿阵地。
人民解放军把黄维兵团包围在双堆集地区。
根据黄维兵团远道疲劳、孤军冒进的特点,淮海战役总前委决定以两个纵队和一个独立旅在宿县西南之南坪集地区正面阻击敌人,然后佯装不敌,向后撤退,引诱黄维兵团进至浍河以北,利用浍河分割敌人;同时以5个纵队隐蔽在浍河以北,待敌展开并处于半渡之际从东西两个方向扎紧“口袋”,合围歼敌。
11月23日,黄维为了协同蚌埠李延年兵团和徐州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南北对进,打通津浦铁路徐蚌(徐州至蚌埠)段, 兵分3路,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沿蒙(城)宿(县)公路及其两侧向浍河南岸的南坪集攻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进行了顽强阻击,为诱敌深入,当晚放弃南坪集阵地。24日上午,黄维兵团先头部队强渡浍河向北,进入我军预设的口袋形阵地内。我军立即向敌军发起猛攻。黄维恍然大悟,发觉自己处于背水作战的不利态势,即令各部于下午向南收缩,准备沿浍河南岸向胡沟集、固镇方向前进,先同李延年兵团会合,然后沿津浦路北进。当日黄昏,我军7个纵队分别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全线出击。在敌人强大火力面前,指战员们英勇顽强,迅猛合围。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发出指示:“我们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不惜最大牺牲,歼灭黄维兵团。即使中野打光了,能消灭这支王牌军也是值得的。”战至25日晨,将黄维兵团包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纵横约7.5公里的地区内。
双堆集地区是毫无隐蔽物的广阔平原,几乎没有可以利用的战斗资源,更无法筹集粮食、燃料等,黄维兵团十多万人聚集在方圆几十华里的狭小地区,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廖运周率部起义
廖运周成长在一个革命气息浓厚的家族中,思想进步,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分配到炮科学习,1927年3月,在武昌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廖运周所在的110师随八十五军一起,编入第十二兵团,由黄维指挥。
用六零炮向国民党军队阵地发射宣传单。
11月26日,黄维开始筹划趁解放军立足未稳,工事、防线还没有完成,集中第11、118、18、110师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趁我东南方向兵力薄弱之机,在坦克、飞机支援下全力向蚌埠方向突围。此时黄维虽然已被解放军包围,但该部武器装备精良,而且尚未受到解放军的重大打击,负隅顽抗突围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廖运周接到突围命令后,当即向黄维建议,由110师打头阵,两个师跟在后面,留一个主力师作预备队。黄维听后欣然同意,叫廖运周赶紧回去准备。廖运周将这一切报告给党组织,立即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命令:110师在黄维全军突围的当夜起义。
11月27日早晨6时,110师官兵5500余人在手臂上扎着白毛巾,冒着淮北平原刺骨的寒风,迅速向解放军的阵地前进。两个小时后,110师起义官兵按照预定的路线,全部通过了解放军的前线阵地。解放军迅速合拢口子,进入阵地并封闭了通道。跟在110师后面的敌人部队,突然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110师炮兵营起义官兵也立即参加了阻击黄维兵团突围的战斗。此时黄维才知道了真相,但已丧失了突围的最佳时机,被我军牢牢地困在了双堆集的狭小地带内,已难逃覆灭的下场。
大王庄激战
此后,黄维遵照蒋介石固守待援的指令,依托村庄,广设地堡群,形成交叉火力,凭险据守。兵团部设在双堆集以北小马庄。我军采取“以地堡对地堡”“以战壕对战壕”的攻坚战法,进行了工程浩大的迫近作业,紧缩包围圈,逐村攻击,攻占一村巩固一村,逐次由各个边缘据点,伸展到敌核心据点。
华东野战军某部在大王庄附近阻击敌人。
大王庄战斗有功的炮兵连。
在此背景下,12月9日,淮海战役中最为激烈的大王庄战斗拉开帷幕。大王庄是敌人核心阵地的南大门,占据了大王庄,敌兵团司令部就处在我军的火力直接威胁之下。
为了抵御解放军的进攻,黄维给大王庄修筑了三层防护工事,将大王庄围得水泄不通,在了解到对方的布防后,我军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战斗非常残酷,若要吃下黄维部队,必须拿下大王庄,而敌军接到的命令也是死守大王庄。中野第六纵队的第58团和华野第七纵队的第60团作为主攻力量,带领三个营的兵力向大王庄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经过反复拉锯,不到21个小时,敌我双方拼光了相当于7个团的编制,共损失上万人。大王庄几乎被夷为平地,每一平方米土地都有数十块弹片。最终,解放军在经历了数次血战后,全歼敌军“老虎团”,彻底将国民党军赶出了大王庄。经此一战,黄维兵团士气大伤,通往司令部的门户失守。
总攻尖谷堆
占领了大王庄,剩下的就是双堆集东南的尖谷堆制高点,这是黄维兵团部的最后防线。12月12日,刘伯承、陈毅发布《促黄维立即投降书》。敌人拒绝投降。总前委为迅速歼灭黄维兵团,于13日重新调整部署:以南集团为主,东西集团配合,并调华野3纵和13纵加入南集团作战,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指挥,向黄维兵团指挥中心双堆集核心阵地发起最后的攻击。
双堆集尖谷堆。
小李家总前委旧址。
尖谷堆是一个十几公尺高的土堆子,是敌人阵地的制高点。敌人利用这个制高点,居高临下,构筑了多层坚固的堡垒工事,企图阻止我军的攻势。当我军向这个制高点发起猛烈攻击时,敌人向我冲锋部队发射了毒瓦斯弹。我军集中强大炮火对其进行猛烈轰击,接着进行连续冲击,终于全歼了敌人,攻占了这个制高点。敌军虽多次组织反扑,全都被我军击退。我军控制了这个制高点,使整个双堆集都处在我军的火力控制下,特别是敌18军军部和快速纵队的战车、油车、弹药车及炮兵阵地等,受到我军火力的威胁,这是对双堆集敌军的致命一击。
在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纪念馆,义务讲解员周杨讲解照片背后的故事。
12月14日,中野6纵17旅49团1营即“襄阳营”与华野3纵23团“洛阳营”,协同攻击双堆集东侧敌人的核心据点野战集团工事。经过激烈战斗,歼灭了敌人的精锐部队“威武团”,击溃了黄维兵团的警卫团,攻占了这个集团工事,直逼黄维兵团部所在地马庄。与此同时,我军东、西两集团部队也肃清了双堆集外围的大部分村庄和野战工事,向敌核心阵地发起猛攻。
15日中午,黄维决定实行突围,他和胡琏、兵团副司令兼85军军长吴绍周分乘三辆坦克,在11师和战车营的掩护下从双堆集西面打开缺口,突围而出。我军及时调动攻击部队,在敌人突围方向进行堵击、追击,战至15日夜11时左右,我军将突围的黄维兵团残部全部歼灭,俘获敌兵团司令黄维,副司令兼85军军长吴绍周等。敌兵团副司令胡琏只身逃脱。至此,国民党主力兵团之一的黄维兵团,除少数漏网外,均被我军歼灭。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记者 沈前程 图片 记者 董木子 摄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市“财金”联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2-09
-
2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本月底全部完成 11-28
-
31—10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9.7% 11-28
-
4增强“含智量” 提升“含金量” 11-27
-
5宿州市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11-26
-
6从沉寂到火爆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