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残疾预防指标完成率居试点县区前列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记者 曾庆芳)11月21日,记者从埇桥区残联获悉,自2022年埇桥区成为全国县区级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以来,该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残疾预防创新项目建设,有效减少、控制残疾的发生、发展。目前,大部分工作指标实现2025年目标值,指标完成率居试点县区前列。
埇桥区认真贯彻落实残疾预防行动计划,主要行动进展顺利,在残疾预防知识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疾病致残、伤害致残以及促进残疾康复服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婚前医学检查率95.19%,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99.3%,产前筛查率88.39%,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筛查率分别达98.7%、98.37%。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71.57%、高血压控制率83%、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68.62%、糖尿病控制率81.82%、百万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率达3389;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辅助器具适配率、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均达到100%;建成开放埇桥区残疾预防教育中心和埇桥区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提升残疾预防宣传和康复宣传覆盖面。
应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残疾康复服务可及性。主动引入“互联网+”居家康复服务,拓展智能化居家康复服务,开发“慧动康”小程序,搭建以“互联网+AI”为核心的居家康复服务平台,为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康复方案。自2023年9月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摸底汇总1068人,系统建档1068人,累计服务818人。打造“互联网+”辅助器具服务平台,累计适配完成265例。
应用分子诊断、人工智能诊断等技术,提升致残性疾病早期发现能力。加强遗传性耳聋基因、染色体异常等妊娠风险因素筛查与评估,探索适合基层耳聋基因检测服务模式,在三八街道、南关街道、三里湾街道、符离镇、桃园镇、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开展试点,逐步建立耳聋基因检测长效工作机制。自2023年3月项目启动以来,累计筛查2305人。2024年耳聋基因检测已累计筛查1304人,完成年度计划。无创DNA检测完成575人。在眼底病高危人群防盲治盲方面,埇桥区建立完善眼底病患者、高危人群初筛、复筛联动及随访机制,以大营镇为试点,免费开展高危人群眼底影像筛查,对于初筛需要进一步诊断的人群,转介至区残联指定眼底病定点诊断医院进行复诊。自项目启动以来,累计筛查719人。2024年,计划完成400名高危人群眼底影像筛查,截至10月8日,完成眼底筛查412人。
推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儿童残疾报告制度,建成儿童“筛查-诊断-干预”的链条式干预服务模式。今年安置0—10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943人。
联合公安、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建立健全警医联合接处警机制,重点完善农村交通事故救援救治网络,提高道路交通事故伤员快速救治救援保障能力。2023年,埇桥急救总出车数22261次,其中,有效出车17759次,有效出车率79.78%,救治人数19115人,平均出车时间53秒,平均到达时间11分34秒。
埇桥区将脑卒中综合防治作为残疾预防“疾病致残防控”重点推进项目,持续开展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疾病、脑卒中家族史等脑卒中重点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建立健全脑卒中防治服务网络,同时与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在大营镇设立“脑卒中”检测点,探索完善区域内脑卒中预防、治疗、管理、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分批次、分时段实现重点人群卒中筛查全覆盖。目前,已累计检测972人,其中高风险人群280人、中风险人群329人、低风险人群363人。同时依托5G卒中单元,打造脑卒中“30-60”分钟急救圈,截至9月30日,5G移动卒中单元总出车211次,处理缺血性卒中患者151例,处理出血性卒中患者40例,MSU车载静脉溶栓人数102例,义诊筛查48次,移动CT筛查扫描393人次,颈部彩超3051人,有效降低了致残率和致死率。
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监测,开展残疾预防创新技术示范应用,推进残疾预防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全面提高残疾预防水平,争取2025年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杨军率市党政代表团赴徐州市学习考察 11-22
-
2宿州市2人荣获“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称号 11-22
-
39万余套棚改安置房助民“安居”“优居” 11-21
-
4宿州一企业入选2024年5G工厂名录 11-20
-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