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爪峪
宿州北部多山,甚至山脉绵延。在山脉与山脉之间,多有山谷沟峪,大多籍籍无名,默默无闻。龙爪峪就是这样一处平淡无奇的隐世秘境。从符离大道折小路向西北,一边是沃野良田,一边是低矮山丘,转几个弯,就到了峪口。取道上行,缓缓的坡度,依次穿过古杏林、木瓜园、板栗园、桃园、山楂园、核桃园,季节已是仲秋,桃李不闻芬芳,核桃却如青杏,山楂果已红,簇拥在枝头,可以想见的味酢而涩。阳光灼灼,板栗在枝头炸裂,掉落尘泥,枣红色的果实,个个饱满、清甜。
缓坡的尽头,山径倾斜向上。一面是幽幽的溪涧,一面就是龙鳞坡。长长的涧谷不深,却不见底,一直冲到峪口。其中树木密密匝匝,风都走不进,不时传来几声鸟鸣。涧边构树长成一片林,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构树,下面是整齐的光光的树干,像农人卷起裤脚露着的泥腿,树冠葡萄藤架一样互相缠绕。有人考证,在明清两代的志书中,沟峪之“沟” 为“构”,据此推测或于其时峪内遍地生长构树有关。
龙鳞坡遍布大块大块的石片,平滑整齐,错落有致,是不是脱落的龙鳞掉落在山坡之上?坡上生长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有的虽然矮小,却不敢妄估年龄,不知他们已经栉风沐雨多少个春秋。山径狭窄,有路的形状。也许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脚下都是碎石,碎石边上是茅草,茅草和碎石一样凌乱,而狗尾巴草长成一片风景。蜻蜓在穿梭飞翔,各色蝴蝶悠闲飞舞,时而在丛生的野艾上蹁跹,艾味浓郁。山径不时长出小小的野枣树,身姿坚韧,枝干坚硬。一棵棵小树,已经结实,小小的枣子,碧绿碧绿的,有一二红了,果核很大,就剩下果皮,果肉不多,本来就少汁液,更加干涩,细细咀嚼,有特殊酸味。就在山径拐角处,几株小树惊艳,它们三三两两站在道旁,立足乱石间,把一枝红果努力伸向山径。枝形很美!果实呈卵球形,形似荔枝,有的青涩,有的桔红,味甜多汁。原来这是柘树!柘树枝长而坚,宜作弓。汉应邵在《风俗通》记述:“柘材为弓,弹而放快。”
渐行登高,景色便一层层地出现,一会儿青山隐隐,一会儿祥云朵朵,秋蝉叫得断断续续,喜鹊叫声喳喳。山径虽不长,行人也吁吁。如果你愿意,不妨低头挑选几块心仪的小山石。这些普通的石块,却是原生态,虽然小,也有规有矩,自然成型。置于案头,可把玩焉!
走过一个长长的山肩,就到了山顶。山以奇为美,因峰冠雄。没有众鸟高飞,也没有闲去的孤云,此刻也许你会有巨大的失望!不要失望!山不高,也有一览无余之感,平原田畴、整齐稻田,村庄红红的房顶,碧波盈盈的水库,尽收眼底。因为无峰,平坦如砥,山顶更像一条山脊梁,没有层峦,没有叠嶂,没有陡峭,如履平地,山风一样自由。山顶没有树木,巨大的石块似随意摆放,黄荆长满山坡。黄荆开花了,随风摇曳,蜜蜂嗡嗡,应该是在忙碌采蜜。天空之上,一只山鹰和几只鸟,像在嬉戏,又像在追逐。
站在山顶,三条山脊延伸向三个方向,一支向南,一支向东,一支向西,支支形似龙爪,凹凸自然,刚劲有力,甚至可以想象到爪尖的锋利,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龙爪吧!诗人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山无语,是对还是错?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清,不被浮云遮望眼。
向西边的山脊,一步步走下去,人就淹没在黄荆花丛中。山体像被倾覆,石块一块压着一块,一层摞着一层,有的薄如刀,有的厚如磐。风化的石片,俯拾皆是,上有苔痕,无法想象它们最初的模样。人是渺小的,比山小,比酿蜜的蜜蜂小,比摇曳的黄荆小。
返回的路上,见到了更多的蝴蝶,它们会让行人短暂忽略蜿蜒,忘记曲折。就在来时路侧,有一片古柏林,林上有大裂泉,林中有月牙泉。很遗憾的是,大裂泉不闻淙淙,池水也干涸。等秋再深一些,我还会再来。春暖花开我没有来,错过了香甜的桃杏,一定不能错过龙爪峪多彩的秋色,那时想必层林尽染,更期待有溪水潺潺!
■ 非鸿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前三季度宿州市规上服务业平稳运行 10-24
-
31-9月宿州市新设各类经营主体6.9万余户 10-18
-
4宿州市28家企业参加广交会 10-16
-
5前8个月宿州市进出口总值40.4亿元 09-29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