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江岸
江岸是个人。
江岸是一道风景线。
昨夜幽梦,见到了已经去世十余年的江岸兄,不禁怆然,终夜无眠。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新参加工作,我的老师拿出来一张纸,指着纸上的一片红字,很敬佩地说:看,这就是江岸主任的墨宝。
我老师堪称硬笔书法家,难得称道谁的“墨宝”,即便有所嘉许,也不会表现得如此敬佩。我便仔细看那红字,果然俊朗飘逸,刚柔兼济,极富视觉冲击力。数十年岁月磨洗,而今内容已经忘记,那漂亮的书法,似乎还清晰在目,历久弥新。
我老师是当地著名才子,来找他聊天的,也多是大大小小的才子们。才子们聚会,竟然经常提及江岸。每有提及,辄有赞叹。
据说,江岸是皖南山区一个青年教师,因为经常在《安徽日报》发表散文、随笔等文章,被总编看好。总编下放砀山县当书记,便带他来当秘书。书记去世后,他留下来,并且已经担任县委办公室主任。
听才子们议论,江岸的传奇故事颇多。
一次,县里召开为时七天的三千人大会。这种大型活动前所未有,自然千头万绪,无比烦难。县委书记指定,大会的所有程序,包括参会人员的吃喝住行安全保卫,都由江岸一个人安排。大家无不替他担忧,却见他谈笑风生,从容指挥,整个活动下来,有条不紊,毫无破绽,非常顺利。这个事情能够说明他的组织水平很高,筹措协调能力超强,才子们自然啧啧称赞,而认为更加传奇的却是他写材料的故事。
才子们说,大会各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包括所有大型材料,都出自江岸一人之手。任务重,时间紧,他如何完成呢?他弄四张桌子,放在办公室四个角落,让四个秘书各占一张桌子负责记录,他在四张桌子中间踱步,一边踱步,一边口授文稿。踱步不停,口授不停,讲完了,记录完了,整理出来,基本上不用修改,就是一篇漂亮的文稿。
诸如此类,如此这般,在大家心目中,江岸绝对神仙一般的存在。
盛名之下,我当然非常敬佩江岸,然地位悬殊,对他只能远观之而不能亲近之。能够近距离接触江岸,并且成了忘年交,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调来地委办公室当副主任,我调来行署文化局做专业编剧。我们俩都临时租住在青龙巷一家小旅社里,比邻而居。
我们相处的第一件事情,是合伙。
他和太太两个人的工资,要养活母亲、岳母和四个孩子,全家一共八口人,所以,捉襟见肘,非常拮据。我则是工龄太短,工资太低。在地委食堂搭伙,我们同病相怜,都是癞蛤蟆垫桌子腿——撑不住。于是,决定“合伙”,在旅社自己做饭吃。我很尴尬,不会做饭,他便主动承担炊事员的活儿,安排我负责买菜。按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我还应该负责刷锅洗碗。说老实话,我确实讨厌洗洗刷刷的活儿,但是拒绝的话实在说不出口。他似乎很理解我,说:你年轻事情多,吃饭之后就可以去看书写作。
我很感动,也很意外,他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又是地委大院的领导,居然给我做饭,还负责刷锅洗碗,颇有些不好意思。他可能看出来了我的难堪和尴尬,反复强调:我这个人,特别喜欢刷锅洗碗。不仅是说,每到刷锅洗碗的时候,他还故意显出来有些享受,这一点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人格的美好。
可能是长期用脑过度,他有神经衰弱的毛病,失眠严重。医生让他每天晚上睡觉前,喝一点儿白酒。他试验一下,确实灵验。然而,随着失眠的逐步加重,需要喝越来越多的酒,因此,他的酒量也越来越大,每天晚上的喝酒,居然成了他的一大经济负担。他喝的是砀山县酒厂生产的红薯干散酒,非常低劣,但是价格便宜,他勉强消费得起。每隔一个星期,他在砀山上班的太太就乘坐长途汽车,颠簸四个小时,给他送一塑料桶劣质酒过来,同时带来自制的下酒菜:蝎子爪。蝎子爪是砀山人的土话,就是把黄豆粒用盐水浸泡透了,在铁锅里炒熟而已。用这种拿不出门的东西当下酒菜,当然也是出于消费能力的原因。
我们工作的地区行署所在地,有酒厂,据说“走后门”也有“内部价”提供。地委办公室负责人,按说可以搞到“内部价”,但是江岸非不能也,实不为也,非常不屑“走后门”,所以坚持喝低劣的砀山产红薯干散酒,吃拿不出门的蝎子爪。
作为地委办公室负责人,经常有各种“宴请”。参加宴请,当然可以不喝劣质酒,不吃蝎子爪。但是江岸清高,从来不去,私下告诉我,这种场合,太多俗气。
每天晚上睡觉前,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刻。他喝酒,吃蝎子爪,我在一旁读书。他偶尔对我阅读的内容加一些出经入史的解说。一个感慨:读汉书可以下酒。一个啸傲:酒香作伴,可以读书。
可能就是读汉书读多了,江岸是个讲究温良恭谦让的标准书呆子。一次,我们谈天说到彭雪枫,他大发书生意气,提议星期天一起过去雪枫公园,凭吊一下这位革命先烈。
去雪枫公园需要乘坐公交车。那时候,城市交通欠发达,每有公交车到,必定拥挤。遇到拥挤,江岸总是谦恭礼让,老人要让,小孩要让,妇女要让,着急上车的也要让。当时当地,哪里有可供乘客从容上下的公交车?所以,过三趟五趟公交车我们上不去,很正常。我说这样不行,谦谦君子,永远不可能上车啊!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有个好办法。我以为他要调动办公室公车。没有想到他很严肃地提议:我们可以安步当车。
结果,我们就真的跑到了雪枫公园,自然累得稀里哗啦。
江岸极其重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他的信条就是:得天下英才而结交之,夫复何求?有一天,他很高兴地找到我,请我过去他的办公室,说在这一批新分配的大学生中,找到了两个好苗子,让我帮助他看看。
应该说他的眼光不错,这两个学生确实是真正的人才,后来分别担任了市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市政府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方面,江岸是真诚的更是热心的,当然别具眼光。不过,他也有“走眼”的时候。
有一天,他从砀山回来,满面愤懑之色。他是个身材瘦削、面孔清秀、始终温尔文雅、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如此形于辞色的情况,还是极少见到的。我惊问出了什么情况,他说砀山人在拆除你那三间房子。他说的“三间房子”是我的出生地。他说,我告诉那些拆房子的,你们这是胡闹,这里将来会成为名人故居的,一定要保护起来才好啊!
原来,在他的心目中,我的未来居然可以成为名人。
很遗憾,我没有兑现他的期许,我让他“走眼”了。
也许,就是因为我让他“走眼”了,内疚自责,这多年来一直不敢梦到他。昨晚何以梦到呢?我想,可能跟我过去三角洲有关。当时,我沿着新汴河岸边的“散步道”慢行,为家乡的壮阔美景而震撼,眼前一江碧水,两岸绿洲,远处高楼林立,天清气爽,内心深处有一种感动,居然难以名状。等看到耸立岸边的大标语时,这种难以名状便顿然醒悟,那标语是“心灵归宿,幸福之州”。
原来,多年游子的我终于找到了心灵归宿。
于是,晚上幽梦,梦到了江岸。
■ 尹洪波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六届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 10-14
-
2
-
3徐商高速公路宿州萧砀段项目获核准批复 09-28
-
4宿州新增2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09-25
-
5宿州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09-24
-
61-8月宿州市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近9亿元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