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私家车变奏曲

2024-09-25 17:31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我小时候,人们出行,都是靠双脚。有人会逗趣说:“不骑马,不坐轿,我们乘11号车。”何谓“11号”?看那两条棒儿——自家两条腿呗!

在我们家,弟、妹陆续降生后,逢年过节走亲戚有了难题:爹背上妹、娘抱上弟,4岁的我也要爹娘背着,不背就大哭撒赖不肯往前走。现实急需有辆排子车,此时又逢分田到户,我们家分到5亩水浇地,一头小毛驴。排子车成为家庭宏图上的第一个计划。

初春,爹找人帮忙,把家门前那棵老洋槐刨倒,晾了一个夏天,然后请木匠拉大锯破成木板,削、割、锯、刨,一件件组合。几天后,老槐树变成了一辆散着苦涩木头味的排子车。爹花20多元买来轱辘,往车盘下面的凹槽里一嵌,排子车就等于长了脚。两手驾辕,拉上就能跑。真神奇!

这辆车,农忙时拉粪、拉土、收粮食;农闲时,变成了我们小孩的“大玩具”。我们和邻居几个小孩儿分两班,轮番坐车轮番推,玩得不亦乐乎。但这个游戏常常被爹喝止,因为这是家里相当值钱的家具,爹爱惜得很。

正月里走亲戚,我们终于能过一把“车瘾”了!爹把排子车早早备好,车脚打足气,车上铺了花褥子。等我们欢呼雀跃上了车,坐好、脱鞋、脚丫埋在褥子里,你靠着我,我靠着你。

“坐好了没?”

“好了!”

“走——咧!”

排子车“咕噜噜”地行进在乡野土路上。蓝天和大地、树枝和白云都缓缓后退。走亲戚的人,带着新春气象,来来往往。步行的,拉车的,抱小孩儿背小孩儿的……

半路常遇到背小孩儿的人请求:“捎一段儿路好吗?”爹娘畅快答应。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有时车上挤满了小孩。打闹、叫唤,像一窝热闹的狗崽儿。

我们叽叽喳喳,从没留意过大冬天累得出汗的大人们。

偶有一辆自行车亮晃晃驶过,吸去一大溜羡慕的眼神儿。

有人酸溜溜地说:“人家肯定有钱!这洋车子,怪少见,总得200块钱吧?”

也有人感叹:“看人家多能干,两个轮子一前一后,咋也倒不了呢!”

1983年,远嫁异乡的大姑回来省亲。大姑父对奶奶说:“今年我们打下的麦子没处装,家里自行车都买了两辆,你闺女享福啦!”

自行车?两辆?这个有说服力,我们心服口服。那时,自行车在我们眼中,不亚于现在的“宝马”。

随后,我们村的自行车也多起来了。邻居大哥娶媳妇儿,一长溜自行车排成队,车头上都系一朵红绸子结的花,多神气呀!

1984年,我家终于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亮晶晶的“飞鸽”自行车,一推回家,我娘赶紧剪了塑料条,把大梁、车把缠得严严实实的,还缝制了座套,把车座子也包起来。我们呢,围在车前,摸摸轮辐,摸摸乳白的“鸽子”车标,这是多么洋气的物件儿啊!

之后走亲戚,我爹骑一辆自行车,车大梁上载着我弟,骑稳后,娘小跑几步,抬身一蹿,坐上后座。我骑一辆借来的自行车,载上妹妹。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轮辐飞速闪耀,轻盈穿越寒风。妹妹和弟弟大声叫喊,为各自的“司机”鼓劲儿助威,欢声笑语惊飞了树枝上的鸟儿。

车轮飞驶,车铃叮叮。8年后,我结婚成家,婆家给买了一辆摩托车——蓝色的“建设60”。结婚那天,它扎着红花威武地驻在那儿,吸引了亲戚好友羡慕的眼神儿——“这得烧油吧?”“怎样让它跑起来?”“这比喂头驴费钱吧?”

有了摩托车,生活更便捷了。50里外的县城想去就去,一天轻松打来回。每当半路上有熟人向爱人挥手打招呼,请求搭车,他总是立马停下,请人家上来,还叮嘱人家抓紧后把手。然后一加油门,一股烟儿就跑远了。

有天晚上,邻居大叔突然腹痛难忍。婶子过来敲门,请求帮忙。爱人二话没说,打开门,推出摩托车,让大叔添件衣服坐好。他立即插上钥匙,打开车灯,一脚下去引擎响起来,随之亮亮的光束劈开一条道。转瞬,摩托车消失在了黑夜里。那次,大叔得的是急性阑尾炎穿孔,幸亏送医及时。

车轮飞驶,日子不断向前。2012年,我调到县城工作。这一年,我考了驾照,家里买了第一辆汽车。汽车,拓宽了我们的生活范围,我们想回老家就回老家,想去旅行就去旅行。每当手握方向盘,我们像鸟一样滑行在路上,有一种稳稳飞起的感觉。

2024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午宴上,爹笑着跟围了一圈的小辈们把酒闲话,说起那个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大家都笑了。是啊!那时都以为不着调的事,如今不仅早已实现,水平还超出了一大截呢。连我70岁的三姑,也在用智能手机视频聊天、发微信朋友圈了。

我爹也赶了时髦,忽然打听新能源汽车的行情了。他笑着说:“我想看看适合老人用的新能源汽车,赶集、走亲戚,挡风又遮雨,还能拉东西,方便也舒适。”几个小辈儿附和着说,是啊!新能源汽车好,实用还环保。最后敲定,等过完节,我们带爹去城里买车去。

屋内,把盏欢聚;屋外,阳光如酒。迎着午后暖阳,我走出门。站在宽阔的村街上,远望四周,那连绵的南山,那逶迤的南河,那越来越漂亮的村庄啊……经过打麦场时,我看到那里停满了各色各样车,满当当、亮锃锃。

时代加快了前行的速度,连打麦场,也有了新的使命。

■ 清茶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