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谋振兴 奏响奋“豆”曲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企业在乡村振兴中连接一二产业,责任重大,作用非凡。
在埇桥区大泽乡镇,有这样一家企业,在推动埇桥大豆的产业化精深加工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推动埇桥大豆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立足优势 订单种植
随着天气转凉,埇桥区的大豆进入由绿转黄的阶段。再过20天,埇桥区栏杆镇王庄村王永飞地里的大豆就要收割了。
对于北纬33度穿过辖区的埇桥而言,这里种出的大豆,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质上乘。
得益于充足的光照和肥沃的土壤,埇桥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2%-45%,成为人们日常补充蛋白质的重要选择。直接食用大豆容易导致胃胀气,于是人们在劳动中探索出食用豆制品的工艺,并延续至今。
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黑豆乳生产车间。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埇桥大豆品质虽好,但长期处于初级产品加工阶段,大豆的产业化精深加工亟待解决。
与往年种植大豆不同,王永飞今年种植大豆部分采用“订单化种植”的模式,一粒粒圆润饱满、色泽金黄的大豆在经过收割、脱粒和晒干等流程之后,将送往位于大泽乡镇的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加工。
在王永飞看来,今年的订单化种植,不仅能够提高大豆的销售单价,稳定销售渠道,而且能够享受到种植全过程的技术指导。
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公司,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还相对陌生。但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韩素兰,却是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早在2008年,韩素兰就推动土地托管,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此次订单化生产,就是立足埇桥大豆优势和种植优势,为深加工提供优质的大豆原材料。
“埇桥大豆品质虽好,但是产业化程度相对不足。”韩素兰说,“看着眼前这么好的大豆,缺少深加工产业链,是掣肘埇桥大豆发展壮大的因素。”为此,她充分发挥上述两种优势,通过成立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推动大豆从种植到生产,从田间到车间的转变。
科技赋能“吃干榨净”
走进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豆乳生产车间内阵阵豆香扑面而来,员工们正在进行豆乳灌装工作,随着灌装、封口、杀菌、套标,一瓶瓶成品豆乳有序进行装车、出售。豆乳、浓豆浆、原浆豆乳、黑浓豆浆……不同类型的豆乳摆满了一张张桌子。
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包装豆腐丝。
豆乳与传统豆浆有何不同?在韩素兰看来,关键在于口感、营养和健康。豆乳在口感上,有着细腻丝滑、豆香浓郁的特点。“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国际最先进的热压榨超微提取技术,能够将大豆内的营养物质提取出来,告别了传统豆浆粗糙的口感。”韩素兰说。
除此之外,豆乳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较高。目前,每百毫升的豆乳,蛋白质含量达到4.0克,营养价值已超过市面上的大部分牛奶。此外,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配料表上干净,也是豆乳产品的一大特点。
能够做到上述要求,本质在于科技和人才为其赋能。2022年,随着“博士专家进埇桥”活动深入推进,韩素兰找到时任大泽乡镇副镇长的常红霞博士,希望能够寻找一位精通大豆深加工的人才。于是,在常红霞博士的“牵线搭桥”下,韩素兰认识了张玺麟博士,并且亲自开车将他接到大泽乡镇。
在张博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在生产豆乳过程中,不仅提纯出了蛋白质,而且将脂肪、异黄酮、卵磷脂以及一些脂溶性维生素都一并提取出来。同时,凭借着先进的杀菌技术,能够实现产品“0添加”,确保产品的绿色健康。
在生产豆乳类的近20个单品之外,大豆深加工的另一条产业线是生产豆腐丝、豆干类等即食类副食品。除此之外,还“吃干榨净”每一粒大豆,将豆渣制作成高纤维饼干、高纤维馒头等产品,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出埇桥大豆的潜质。
通过科技赋能以及产业化改造,让埇桥大豆的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初加工、精加工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埇桥大豆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
依托农产品的自然优势,积极引进豆制品行业专家以及博士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实现了埇桥大豆由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的全产业链发展。
三产联动 兴产助农
随着大豆精深加工的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大豆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的全产业链管理,也有效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紧密结合、联动共振。
在种植端,采用“订单化”种植模式,王永飞今年种植的大豆,在享受到技术指导提高产量的同时,收购价也比市场价高,顺利实现了作物种植既丰产又丰收。
在生产端,安徽博之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开在镇上,最明显的就是能带动当地村民的就业。其中,王丽就是受益者之一。
“之前我一直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现在我把土地交给企业托管,还在企业里上班,一个月工资拿2000多元,可以满足家庭的生活开支。”王丽说。
“我们的生产车间占地20亩,总投资近2000万元,年加工大豆6000至1万吨,预计产值将达到两个亿,可以带动周边村民100余人就业。”韩素兰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韩素兰还设立了专门的销售团队,计划采取电商直播等方式。目前场地占地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
“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埇桥大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而努力,为建设高质量高效的农业强区作出更多的贡献。”韩素兰表示。■ 文/记者 王硕 图/特约摄影 张成伍 张欣欣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杨军在砀山县、萧县调研防汛排涝工作 09-20
-
2宿州市出台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四项实施细则 09-19
-
3市财政局“小补贴”推动“大消费” 09-18
-
49月18日宿州市将举行防空警报试鸣活动 09-14
-
5上半年宿州市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向好 09-10
-
6宿州市发放新型政银担贷款85.89亿元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