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中国梦
40年前,山旮旯的我们,还不知火车为何物。
对火车最初的印象,来自村里的海碗爷爷。他早年贩皮子走南闯北,又爱拿这些向村人炫耀,大家都唤他“大嘴”。
有一天,他讲到了火车:“呜呜——,那大家伙像是由13头牛拉着,轰隆隆出了城!它是大黑脑袋,嘴里喷白气儿,跑起来带响儿,哐当、哐当、哐当!半天工夫就到了咱地界!那车篓儿长啊,从村东能伸到村西。咱村人都上去,也占不满一半儿!”
这个话题激起大家一片惊叹!
“咋是13头牛?”
“那车大——呀!每边6头,中间1头!”
“那车半天跑八百里,比千里马还快呀?”
“哼,那可是大城市的车嘛!”
……
海碗爷爷哈哈大笑,薄薄的耳廓,兴奋得一跳一跳的。
火车,就这样以“怪物”的形象植入了我的记忆。
1986年,我初中毕业时考上师范学校。父亲一高兴,就带我去了县境最东端的镇内专程看火车。那里,铁路擦边而过,人们对火车已见怪不怪都笑着说,他们看时间不用手表、闹钟,花那个冤枉钱干嘛,火车的鸣笛就是钟表!该吃饭了,该睡觉了,孩子该上学了……都有合点的火车。“呜——”一声长笛,大家就知道了。
我羡慕着、赞叹着、盼望着,可那火车老也不出现!正疑心是不是不来了,忽听一声嘹亮“呜——”,紧接着,一个黑不溜秋的大家伙露出了头!它“呼呼”的一声,吐了一团白气,慢下来,经过我身边,我听见它由“哐当,哐当”变成“轰隆隆,轰隆隆”,絮叨了一阵儿,终于缓缓停下。
哦,除了没牛!它真像海碗爷爷说的那样!
我羡慕那些上下车的人们。他们有的携两三个包裹,衣角拽着一个小孩子;有的背一个鼓囊囊的口袋,回首呼唤着人群中的家人。有人捉着鸡鸭,有人挎着篮子,还有一个人手里拎着个袋子,那袋子蹭过我的腿,里面发出了尖锐的猪崽嘶叫声。
一个人嘟囔说:“这都站了几百里,娘哎!可累死我了!”
他们从车厢里挣脱,像刚走出一个疲乏的故事,然而在我看来,他们多么幸运,毕竟他们都坐上火车了啊!
参加工作后,坐火车的机会多起来了。1993年,第一次出远门,到河北省承德市参加一个语文教学研讨会。那次我早早托人买了往承德市的7762次车票,启程当日,我起了个大早,坐长途汽车赶赴省会。
一到火车站广场,我的眼睛就有点不够用,广场那么大呀!我看到很多蛇皮袋、皮包、桶盆、折叠凳……五花八门的行李,散放得一堆儿一簇的。有人在地上铺一张报纸,坐着养神儿;有人啪啪跑着赶车,婴儿袋里装着她的小孩,孩子小脚丫拍拍打打,“咯咯咯”笑得像朵花儿。
我们排队、检票、进站,个个背着大包,匆匆寻找自己的车厢,生怕被火车抛下不管。
终于登上那四级铁梯,我又累又热又新奇!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觉得热气、汗味,一股脑儿扑来,我的汗也很配合地涌出来,在大汗淋漓里找座位坐下,耳畔是此起彼伏的南腔北调。
这真是声色味俱全啊,车厢成了一个杂烩蒸煮的鼎,快要煮沸了。
火车启动,缓缓驶离,头顶的老式电风扇开始摇晃,“嗡嗡”地搅动着车厢里的气流。终于,窗扇被人合力提起,对流风呼呼扑进,闷热消散了一些。
对坐在“L”形硬座上的人们,先是用眼神触探对方,不久大家便攀谈起来,车里的气氛也活跃起来。我对面的大姐,知道我去承德,问我先前去过没有,知不知道避暑山庄,另一侧窗口的女人和对面青年各用自己的方言交谈着。
喝酒吃鸡的胖子,光脊梁扇蒲扇的老汉,埋头看书的少女,捧着玻璃杯凝望窗外的“眼镜先生”,脑门上贴了纸条打扑克的男女,一边嗑瓜子一边闲聊的人……车厢里闷热、嘈杂又其乐融融。
那一次,我一张硬座票,11个小时旅程,过桥梁、田野、村庄、河流,没窗玻璃的隔挡,景致格外清晰。只是那风硬硬的,打得脸麻酥酥,无意间一抹,竟一手黑灰。
之后,行程越来越远。2014年,陪女儿去桂林面试,乘坐的是北京开往南宁的K21次。橘红色车皮,有空调,购票也不再东跑西颠求人帮忙,网络上,一键搞定。
据说,那年我们国家火车提速已有6次,但我们这辆车车速不太快,一程25个站点,我们将在火车上度过近24个小时,因此我们选了卧铺。第一次走进卧铺的小格子间,好似进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身心全部交付后的那种从容和悠闲。时光悠长,好似没有尽头。
格子间里大多时候很安静,除偶尔寒暄,人人都用一部小手机与车厢外的大世界相连。上铺的女孩,应该是沉浸于恋爱中,对着手机一会儿撒娇,一会儿冒火;下铺的老板正与客户谈生意,嘴里蹦出的是“钢材”“保暖材料”“订金一千万”。
这些声音不经意间就灌了我一耳朵。当一切安静下来时,“咔嚓,咔嚓”的行进曲,就及时予以补充。车至武昌站,已是夜深,火车在此停靠22分钟。我侧身卧伏在窗边,轻轻撩起窗帘:窗外迷离的灯火,瞌睡了似的,夜气似一匹灰色丝绸,裹住了时间。拖着拉杆箱的人来来往往,世界处于半睡半醒之中。
乘火车的感觉,越来越舒适。2016年深秋,我赴辽宁省盘锦市参加《思维与智慧》杂志社举办的笔会,网购了和谐号G1290动车车票。在明亮大气的石家庄新火车站,我搭上这趟武汉至长春的动车北上。
身边的旅人,几乎失去了携大包小包的兴致,大家至多携带一个拉杆箱或一个小背包,更有潇洒者,甚至带着一部智能手机闯天下。
我们按票入座,通过宽敞的走道,再也看不到站着、蹲着、坐在地上的人了,一路过去,如行平地,没有颠簸、没有摇晃、没有阻挡,闲庭信步般逍遥。
找到座位,打开小桌板,调节好靠背的角度。人在旅途,胜似休闲。
车厢内滚动的LED显示屏上,很快闪示出:268km/h。耳畔没有嘈杂人声,“哐当——哐当!”那久远的吟唱,不复出现,“呜——”的声音也已成为永远的历史。入耳的是轻柔的广播,是车体穿越空气“刷刷”的摩擦声。
我安静地听着广播,幸福地享受着坐车的乐趣,畅想着远方……
这一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高铁达2.2万公里。
和谐号,复兴号,那些拥有更尖端技术、更快捷速度、更舒适乘坐体验的列车,不断出现在百姓生活中。不同省市自治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提速、增开、服务再升级!
2024年6月15日,全国铁路实行了新的列车运行图。京广高铁全线按时速350公里高速运营。电子客票、刷脸核验、在线选座、网上订餐……客货运输能力、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高铁成为中国崛起的最新象征,成为百姓获得感最强的“中国创造”。坐上高铁,你能真切的感受到“中国速度”。
穿山越岭疾如风,万里行程一日中。
我似乎看见城市和乡村借着绿树丫杈般的铁路网,完成了历史性的对接,也看到承载无数希冀和憧憬的车轮,以不可阻拦的速度和力量,穿越了75年峥嵘岁月,驶向新时代——中国梦。
■ 米丽宏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宿州市“券”力出击 激活汽车消费引擎 08-30
-
3算力“突围” 乘“云”而上 08-26
-
4上半年宿州市交通运输建设提速 08-21
-
5宿州市再添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08-20
-
6宿州市财政“真金白银”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08-19